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送别杨兰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简朴倔犟 书写戏剧一生
唱起《朝阳沟》就会想起他
记者手记
中国戏曲
现代戏奠基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中国戏曲
现代戏奠基人

中国戏曲

现代戏奠基人

本报讯(记者 李颖)“杨兰春同志是20世纪我国戏曲艺术界最有影响的艺术家之一,他为中国戏曲现代戏树立了一座丰碑,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昨日,河南省文联提供给记者的“杨兰春生平简介”中,对杨兰春的艺术成就是这样评价的。

杨兰春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北武安,1938年参加革命,1947年转业到地方任洛阳地区文工团团长。1950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毕业后历任河南省歌剧团副团长、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等,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简介”中说,杨兰春的名字50年来与豫剧的发展、改革紧紧连在一起,在5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他继承传统、支持唱腔改革,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闯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编导了100多部剧目,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冬去春来》《李双双》《刘胡兰》等。

其中,脍炙人口的《朝阳沟》1958年首演后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一个剧目中塑造那么多生动鲜活、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不仅现代戏中没有,传统戏中亦不多见。《朝阳沟》曾三次进京演出,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员。1982年,他创作的《朝阳沟内传》又大获成功。《朝阳沟》被拍成电影,灌制唱片,广为流传。《朝阳沟》使三团成为全国闻名的“红旗团”。

杨兰春学过艺、唱过戏,懂得唱、念、做、打各种程式和技巧,熟悉舞台,理解观众的审美心理和要求,擅长从生活中提取主题,作品追随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中原父老,富于表现力,塑造的人物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许多唱段在群众中广为留传。他还热情帮助和扶植中青年作者,培养出一批名演员、剧作家、导演、戏曲音乐家、舞台美术设计与乐队伴奏等,为豫剧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奠定了人才根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