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良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一、深刻认识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
第二,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实施十七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第三,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第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把高校领导干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内在要求。
二、明确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科学发展观能否在高等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关键在高校领导干部。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精简高效”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
(一)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增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两个责任感”。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政治责任感。2.着眼人才强国战略,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要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首先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二是快速发展与学校承受能力的关系;三是全局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四是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以下五个转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办学体制,进一步转变职能,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其次是转变传统办学评价模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高校领航者和引路人的领导干部很有必要冷静下来,对自己的学校乃至全省的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回顾、总结和研究。改变过去以在校生数量、校园面积、硬件建设等为标准的办学评价模式和领导干部评价模式,树立体现时代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一要看工作思路、方法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二要看群众的公认,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高校领导班子政绩的根本标准;三要看学校领导班子是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第三是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强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三)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增强“两种意识”。
一是顺应依法治国的时代潮流,增强法律意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按照建立法制国家的要求,高校依法治校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领导班子要尽快清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规章制度,理顺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校长等方面的关系,避免管理运行的无序性、偶然性和随意性。
二是遵循现代大学制度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是很多领导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领导方式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领导是一个领路人,领导是一个标杆,领导更是一个服务者,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和技能,始终把为师生员工办实事、解难题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把社会满意不满意、师生员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根本标准。
(四)要以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为重点,努力提高“四种能力”。
一是突出重点,提高宏观统筹能力。
二是强化职能,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三是明确要求,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四是与时俱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五)要以加强高校领导体制建设为基础,坚持“一项根本制度”。
与其他方面相比,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关键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领导管理体制上,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一领导学校工作;二是在领导制度上,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依法行使职权,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三是在工作制度上,党委必须支持校长行使职权,不可包揽具体事务,校长必须尊重党委对学校行政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四是在决策机制上,党委对学校工作负领导责任、决策责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不是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叠加,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委领导”是指党委集体领导,党委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统一领导学校工作,集体讨论和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项。而“校长负责”是指校长对内作为学校最高行政首长、对外作为学校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行政工作,依法行使职权。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不同学校也有各自的特殊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解决班子和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要加强学习。一要学理论,二要学业务,三要学领导艺术。要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对于新上任的管理干部应该建立岗前培训制度,使他们了解自己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明确自己的职责。
第二,要健全制度。制度建设是根本,要把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放在重要的位置,真正依靠制度来管理干部。一是要保证制度的合法性;二是要遵循需要与管用的原则,使制度能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实。
第三,要完善机制。要改革和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充分调动起管理干部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选好人,要坚持德才兼备和择优适用原则,既要看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条件,又要看所选之人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能否使管理队伍的学历、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得到优化。二是要用好人,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要强化管理。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一是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地设置机构。要对学校的各种管理职能进行系统的优化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强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和权力实施,避免管理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三是管理工作的重心要下移。现在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要采取适当的分权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院、系一级的管理,真正把学校发展的基础夯实打牢、建设好,为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周口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