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29岁市长理所应当
对杭州官车改革的质疑因何而来
期待改版后的央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开门审计
就无须避讳点名监督
短信整治:有多少“垃圾”来自运营商
狱中著书“做贡献” 贪官减刑如何裁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短信整治:有多少“垃圾”来自运营商
漫画 张建辉

核心提示

最近有消息称,三大电信运营商将正式上线运行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联手进行垃圾信息自主屏蔽,以便落实垃圾短信治理政策。由来已久、让人头疼的“垃圾短信”是否能够得到清除?

网络民意调查的结果似乎不太乐观。不少网友认为:三大运营商本身就是最大的“垃圾短信生产站”,要终止垃圾短信,首先要规范自己。

“垃圾短信”如何屏蔽

据相关报道称,三大电信运营商屏蔽“垃圾短信”的主要方法是:非节假日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

通过限量来屏蔽垃圾短信是否合理?

标准刚出台,就引来骂声一片。有网友称,每天禁超1000条,犹如牛栏关猫,效果有限。一方面,真正要发垃圾短信的人,可以通过多个手机发送的方式,累积发送数量,来规避这个禁超政策;另一方面,对于真正需要每天发送超过1000条非垃圾短信的人来说,此政策又极易造成误伤。

还有网友认为,一条短信是否垃圾,跟这条短信被发送的数量是两码事。非垃圾的短信,哪怕发送上万次,它仍然不是垃圾;而真正的垃圾短信,哪怕只发给一部手机,也仍然无法洗脱其垃圾短信的名称。

网友还指出,除了淫秽、暴力、诈骗、恶意宣传信息,公民每天发多少信息,发多少条信息,都属于通信自由范畴。无论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还是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没有任何权力对公民的通信自由施加任何限制。

运营商成最大的“垃圾生产站”?

运营商发出的短信是否属于“垃圾短信”,关键取决于怎么去界定“垃圾短信”。

有网友称,如果一条短信是推销汽车的,刚好收到的人又极需要买车,双方都有利,这样的广告短信就不能算是垃圾短信。如果一条短信推荐的是违法物品,或者是诈骗用的中奖短信,那就绝对是垃圾短信了。可以看出,如果短信的内容关系到接收短信机主的私权利,则此条短信是否垃圾,完全应该由接收短信的机主决定。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运营商每天发出的“笑话”、“活动”等短信就是最讨厌的无用信息,这些不能“退订”的无用信息早就成为最令人头疼的“垃圾”,每天几次不厌其烦地填补着手机中的空白。

有网友评论,运营商每天发出“垃圾短信”,目的在于从中牟利。想要运营商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对自己发出的短信进行清理,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屏蔽垃圾短信,如何才能坚壁清野?

三大运营商联手屏蔽的行动即将执行,不过这项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喝彩声。

根据搜狐的一项网络民意测验显示,饱受“垃圾短信”之苦的手机用户们对此次行动普遍持悲观态度:投票“看好三大运营商联手屏蔽垃圾短信”的网友只有20.72%,而有79.28%的网友都表示了担忧。

著名学者、时事评论者邓聿文指出:“治理垃圾短信,首先要从法律层面,完善相关法律,特别是要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此外,还必须要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外,还应禁止其进入相关领域和市场。没有重罚就不足以制止那些拥有个人信息的企业与团体的牟利冲动。”

邓聿文认为,在规范与处罚方面,香港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香港建立了传真、短信和预录电话信息等三份登记册。不愿接收垃圾信息的市民,可在任何时间通过自助电话系统轻易完成登记。商业电子信息的发信人如果向任何已登记拒收非邀请商业信息的号码发信,首次定罪,可处罚款10万元,第2次或其后定罪,可处罚款50万元。

屏蔽标准怎样定?运营商自身生产的垃圾短信怎么屏蔽?行动还没开始,就有太多问题在等待回答。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