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6版:创刊6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做校对30年
日报人畅聊日报事
中州劲笔
人才辈出 文化薪火心手相传
历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州劲笔

中州劲笔

《郑州晚报》原副总编辑

王振洲

在1949年7月1日这个光辉的日子里,《郑州日报》诞生了。六十年的发展、壮大,为同行所注目。

在《郑州日报》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代代报人的精心耕耘,更得益于广大通讯员和全市人民的热心支持,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扶持。

早在1949年6月,郑州解放才半年多时间,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百忙中的郑州市委领导就把出版《郑州日报》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市委一把手赵武成书记为首的党报委员会。据老社长陆昆回忆,他在报社两年半时间,就参加了五次党报委员会讨论报纸工作。为了加强报纸的指导性,赵武成、郑州市第一任市长宋致和等主要领导都亲自为报纸撰写讨论稿。市领导对报纸的重视、关心程度可想而知。

在郑州日报社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两度停刊。1963年10月23日,经历了两年停刊的《郑州日报》复刊,原《郑州日报》的前身更名为《郑州晚报》;文革中《郑州晚报》也一度停刊,文革中被迫停刊的《郑州晚报》于1981年元旦复刊,更名为《郑州晚报》。为了让报社了解和领会市委的指导思想,市委除研究人事外,一般的常委会都让报社领导或有关记者列席。刘杰、李长春等同志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都称赞晚报办得好。张德广同志在担任市委书记时说,我喜欢晚报,一是晚报消息来得快,二是信息量大,三是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文风明快。1993年6月15日,省委书记李长春、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到报社视察,社党委书记徐凤启汇报报纸工作和职工生活。李长春听后笑着说:我很羡慕报社的生活。《郑州晚报》办得不错,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以来,《郑州晚报》在宣传改革开放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郑州晚报》也是一张很有群众性的报纸,集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邵华泽社长当场为《郑州晚报》题词:中州劲笔。

省市领导不仅关心报社的工作,对报社职工也十分关心、爱护。1956年我调到报社不久,就赶上增加工资。一天,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报社工作的成敬堂在支委会上说:上午去市里开会,刘必书记在会上说,报社同志工作辛苦,要多给他们几个指标。这一年报社绝大多数同志都增加了工资,有的还升了两级。曾参加报纸创刊的李韶,1952年有一天突然大吐血,被送到医院,治病急需盘尼西林,当时郑州的医院和市场上都没有这种药。市领导得知情况后,让卫生局派专人到上海买回60支盘尼西林。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就受到如此关怀,一时传为美谈。1987年我们一位记者李青重病住院,市委书记曹磊、市长胡树俭等市里主要领导,有的亲自到医院看望,有的派身边工作人员去慰问。这对李青是极大的安慰,帮助她战胜了病魔,报社的全体职工也深受感动。

近几年报纸竞争激烈,市委、市政府为了帮助报社积极应对挑战,多方关注、扶持报社,更新设备,建设印务中心,为报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老树根深更著花。有着60年根基、60年经验的《郑州日报》,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培养成长起来的常青树。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继往开来,将不断为广大读者奉献新的鲜花、硕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