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创刊6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史
沿着城市轨迹 我们忠实记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沿着城市轨迹 我们忠实记录
郑州日报创刊号

郑州日报创刊

1948年10月22日,有着3600年历史的古都郑州解放,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启了。

此时的古都百废待兴,为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加强党同人民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年6月,中共郑州市委决定创办郑州日报,由市委书记赵武成、市委秘书长张增敬、市委宣传部部长漆鲁鱼等同志组成党组委员会,具体的筹建工作由时任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漆鲁鱼、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白瑞西,以及陈国光、胡迦陵、温田丰、朱翔武等七位同志负责。

创刊时的领导班子,按市委决定:漆鲁鱼为郑州日报社及新华支社社长,陈国光为郑州日报社副社长兼编辑主任,胡迦陵为新华支社副社长兼编采主任,朱翔武为报社经理,报社党委由漆鲁鱼、陈国光、胡迦陵、朱翔武四位同志组成,漆鲁鱼为书记。创刊时的机构为两部一厂,即编辑部、经理部、印刷厂。编辑部含编辑组、采通科、新华支社采编科、校对科、电台;经理部含总务科、发行科、营业科。

1949年7月1日,一张记录郑州城市发展,见证60年沧桑巨变,陪伴郑州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郑州日报诞生了。

创刊号为四开四版,5号字体,竖排,繁体字。报头为原《中原日报》社副社长谢炳炎所题。报纸登记证号为:郑州市人民政府登记新字第1号,每份零售15元中州币(1银元=200中州币),报头套红。头版刊载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出版郑州日报建立新华支社的决定》、《发刊词》。创刊时的版面设置为: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地方新闻版,三版为副刊,四版为时事新闻版。

60年岁月如歌,60年风云变幻,我们始终牢记职责,引导社会文明,坚持舆论监督,在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中,用我们的声音颂扬美好,鞭挞丑恶,一行行墨迹飘香的文字彰显着我们的激情和理性。

引导

1950年7月27日,读者季冠清来信,要求废止房东不允许房客在其家生孩子的陋习。郑州日报三版辟出专栏,展开“打破生小孩污宅神的迷信”大讨论。到10月15日止,共收到讨论稿177稿,发表60多篇。10月19日,市政府发出布告,对所谓“生小孩污‘宅神’的陋习”予以取缔。

1984年4月20日,本报一版头条刊发评论《毋忘省会的光荣职责——谈为人民服务》系列报道,拉开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讨论的序幕。这场大讨论一直持续到年底,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1995年7月15日,本报一版刊发《郑州人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受到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长春批示:“这个命题提得好,如何提高我省的人口素质,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难度较大的任务,望郑州市带个头,坚持抓下去,抓出成效来。”市委书记张德广批示:“提高人口素质是第一位的,管理一刻不能放松,坚持不懈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城市建设管理上的三大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监督

1956年4月11日,日报三版《读者来信专页》发表《市第一医院延误治疗造成高长发不幸死亡》、《孩子有病,把针错打在母亲身上》、《为什么不及时出动救护车抢救病人?》三篇读者来信,配发社论《坚决消灭医疗事故》。4月23日,事故当事人受到处理。

1982年7月21日,本报一版刊发新峰矿务局董新平的一封读者来信:《郑州长途汽车站有这么一伙人,殴打乘客,不查不足以平民愤》,反映郑州长途汽车站工作人员殴打乘客一事,同时配发评论《将“婆婆”一军》,省交通厅负责同志看了报纸后,立即批示要求抓紧调查,严肃处理。8月26日,省长何竹康到郑州长途汽车站检查工作,要求工作组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改变面貌。

1992年10月23日刊发《燕蓉园食府曝出一桩丑闻》,并连续报道,直至燕蓉园停业整顿。

郑州晚报诞生

1963年2月,中共郑州市委决定:停办两年的《郑州日报》要尽快复刊,复刊后改为《郑州晚报》。原郑州日报总编周政列席了决定创办郑州晚报的这次市委专题会议。受命参加筹办郑州晚报的同志有周政、张骚人、楚江、丁朝选、郭新民等。

晚报完全不同于日报,身兼党报和晚报双重职能,编委会几经研究,并报经市委同意,郑州晚报的办报方针为: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的同时,注重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干预生活,丰富生活。

1963年10月22日,在郑州解放纪念日,郑州晚报创刊号与读者见面。

1967年1月,十年动乱中,郑州晚报因被红卫兵查封而停刊。

声音

2003年4月,我国爆发非典疫情,20日,本报一版刊发《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 打好非典防治这场硬仗》,开辟《疫情日报》专栏,报告每日病例情况。针对非典期间不法分子哄抬药价行为,4月25日2版刊发《我省对非典药价实行最高价限 违者最高处以40万元重罚》,4月28日一版刊发《发非典财 严惩不贷 6家经营单位被处以130万元罚款》,给不法分子以严重震慑。同期刊登《“非典”逼出的好习惯》、《抗击“非典”完全手册之医学专家答疑》,指导市民科学预防。

2005年10月7日,日报、晚报特派记者张利民、唐强、陈祖强三人赴酒泉卫星基地,直击“神六”飞天,对“神六”升空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2008年1月,南方发生冰冻灾害,2月4日日报刊发《河南5天急调千余人援湘修电网 197名抢修队员昨日启程赴郴州》,2月6日,日报一版刊发《省交通厅赴湘救援人员凯旋 7天完成800公里高速公路除雪任务》和《省电力公司捐款638.54万元 支援湖南灾区重建》,2月13日,刊发《我省援湘电工奋战10天 郴州首条入城220千伏线路疏通》,2月19日,刊发《我市供水小分队急赴贵州 援助灾区恢复供水》,3月6日,刊发《援湘“豫电铁军”载誉归来 异乡奋战35天 圆满完成抗冰救灾抢险任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郑州日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快速反应,开辟了四川汶川地震灾情报道专版。又相继开辟“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爱郑州、情暖灾区”等专版、专栏,图文并茂,大篇幅、大手笔对震情进行报道。5月19日,又派文字记者张丽霞、覃岩峰,摄影记者李利强、唐强、汪静文等人奔赴救灾现场采访报道。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8月5日,日报奥运报道组王微晶、王文捷、刘超峰、李利强、左丽慧一行5人启程赴京采访报道奥运会。

策划

1987年5月,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主办、本社承办的“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首届颁奖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张瑞芳、赵子岳、陈强、田华、谢添、秦怡等明星云集本报。

2001年10月27日9时,率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地冲进世界杯的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携弟子李玮峰和体育记者李响来到本报,出席在郑州日报举行的本报创刊52周年读者见面会。本报策划的这次活动被誉为“本世纪初省会媒体最成功的一次策划”。

2003年8月,本报与《太原日报》、《合肥晚报》、《长江日报》、《长沙晚报》、《南昌晚报》联动报道“走马中部话崛起”。

2004年6月26日,出版创刊55周年大型纪念特刊《时间的重量》,省市领导陈义初、杨丽萍等出席在紫荆山广场举行的发行仪式。该特刊共58个版。

2006年6月14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豫商》,8月28日,首届豫商大会召开,日报编辑出版《豫商风云》特刊。

2007年9月15日报道《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17日以后又推出长篇通讯《大爱无声》等连续报道达26篇。这一新闻策划报道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全国百家网站、媒体转发。之后日报联合一家企业设立“郑州日报·陇海大院爱心基金”,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媒体命名的爱心基金。此篇报道获2008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2009年3月16日,陇海大院被评为“温暖2008河南爱心集体”。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