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密再拔428根“黑烟囱”
缴纳税款及滞纳金247万
中牟建立纠风三级网络
清障河道 确保安澜
筑牢堤坝 全力防汛
清茶一杯 品出警示
冒酷暑高温 鏖战马米线工地
购来工艺花瓶
冒充宋瓷诈骗
律师进村入户
免费服务百姓
小小社区调委会
成了矛盾消防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的青春我做主
——大学生村官高毅翠印象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张温良

25岁生日的转变

2008年8月4日,是高毅翠的25岁生日,巧的是,正好在这天,她的人生角色发生突变——由新郑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转换为大学生村官,挂职该市新村镇张垌村党支部委员。

“我是为数不多的在职大学生村官,之所以要到农村工作,就是想要多一次人生的历练。”昨日上午,在张垌村村委会,高毅翠一边调试着远程教育录像片,一边坦诚地回答着记者的疑惑。

身高不足160厘米,体重仅40多公斤,带着近三百度的隐形眼镜,每天要骑电动车往返六七公里……“数字化”的高毅翠是如何实现从记者到村官的换位呢?“到村干部和群众家里走访串门是我的第一课,首先要融入村民。”除了串门还得实干:修路、挖沟、绿化道路、粉刷墙壁……这些出力出汗的活儿,高毅翠一样不落,硬是干出个样子为自己证明。

“现在,毅翠已出了名了,没人不知道张垌村有一个能干的群众贴心人。”蔬菜种植户张喜成“概括总结”。

不当“客官”当“主官”

三年的挂职生涯并不长,想“镀金”、熬日子也就是眼睛“一睁一闭”的工夫。但高毅翠给自己的定位却是:不当“客官”,要当“主官”。

村里的文化大院有图书室、远程教育播放室,但村民们却很少光顾。高毅翠进村后决心要改变这个状况:村民不上门,我就上门请。于是,她挨家挨户到蔬菜种植户家里“请客”,渐渐地,来听课咨询的村民多了起来。

洋葱是张垌村非常有名气的特产,但种植面积、技术和营销一直上不去。薄弱点就是着力点。高毅翠进村后,极力张罗成立了新郑市鸿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有会员57人,入股资金近3万元,合作社为菜农团购种子、化肥、农药,不仅省却了菜农们的奔波之苦,而且质量有保证,价格更便宜。同时,合作社还四处收集购销信息,拓展业务。现在,张垌的蔬菜已慢慢辐射到许昌、郑州、三门峡等地,菜农在田间地头就可以完成销售,而有了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张垌村的蔬菜价格上去了,每亩增收300多块钱。

为推介张垌鼓与呼

记者出身的高毅翠还是张垌村的形象宣传员、“包装员”。

进村后,她充分发挥自己写作的特长。她先后被镇党委政府抽调到解放思想大讨论办公室、劳保所、基层办、党政办锻炼,工作期间,她参与各种材料的撰写、养老保险业务的办理、职工维权案件的处理、村两委换届选举等,她所写的有关张垌村的十多篇信息分别被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采纳。而书写黑板报、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更是她的家常便饭。

“我的青春我做主。”高毅翠说,当村官不是为了漫无目的地待三年,而是要实实在在用所学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