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以“三创一治”(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小城镇、生态文明村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生态类建设项目为管理重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市自然生态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有1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4个乡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11 个优美小城镇规划通过省环保局评审、1个乡镇完成了规划编制、21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村”、73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科学规划为农村环保绘蓝图
去年,我市组织编制了《郑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郑州市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齐心协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资料匮乏等困难,与规划编制单位一起,深入乡镇村庄、深入企业一线,调查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编制任务。这两个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以创建为抓手改善农村环境
我市认真组织实施《郑州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具体做法有:将生态创建任务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体系,建立市、县、乡三级目标责任体系,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召开全市生态文明村表彰大会,对27个生态文明村进行了表彰,通过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了经验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有力推动了全市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对完成创建任务的单位,市本级财政拿出120万元,足额兑现奖补资金。市政府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认真组织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以奖促治”专项资金10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去年,巩义市加大投入,圆满完成生态市建设年度任务;登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已圆满完成,通过省局验收;中牟县主动开展生态县创建,编制完成了生态县建设规划;惠济区确立了创建生态区的目标。环境优美小城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2008年,7个乡镇完成了规划编制,2个优美小城镇规划通过省环保局评审,巩义市小关镇通过了省级优美小城镇验收,创建 “省级生态文明村” 21个,“市级生态文明村”27个,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通过生态创建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00多个村建设了垃圾中转房或垃圾池,实施了“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铺设了污水管网,一部分有条件的村庄还建设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村环境整治模式初步建立,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严把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关
为不断提高全市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水平,有力促进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市环保部门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污染。去年,全市审批建设项目81个,配合省厅审查建设项目27个,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态破坏严重的6个项目予以否决。在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对符合验收条件的及时安排验收监测,加快项目验收进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督查力度,与发改、建设、国土、煤炭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煤矿及小型免烧砖的联合执法检查,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型免烧砖厂186家,坚决予以关停,升级改造32家。
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示范样板工程。截至目前,省定目标的2个示范工程全部按期完工, 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这些养殖场通过建设沼气工程或采用生态养殖法,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较好地实现了养殖业污染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部分养殖场还建立了“养-沼-林”、“养-沼-渔”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生态循环的产业链条,不仅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已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82处。
健全部门联动禁烧秸秆机制
每年夏、秋两季,为了检查秸秆工作落实情况,市环保局联合市公安、农业、农机、气象等相关部门,成立5个督查组、3个巡视组,采取分片督查、全面巡查、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禁烧督查,做到“即查、即报、即处理”。按照职责分工,督查组人员全天在田间地头督查,严格执法,并把日常督查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准确及时上报市禁烧办;巡视组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范围,对全市秸秆禁烧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消防部门发现火情,及时处理,防止火势蔓延,杜绝大面积焚烧;市气象局坚持卫星火情监控,掌握全市焚烧动向,及时通报指导禁烧工作。通过这些有效举措,有力保障了我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