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仁爱无敌
鼠疫与科学名人
文商两茫茫
小国伟人李光耀
大裤衩与小蛮腰
美国名校的日子不好过
知己也有别的知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裤衩与小蛮腰

有中错状元,无起错花名。民间语文是最佳城市评论员,地标外号所表达的亲切感、调侃感与嘲讽感,对应的是一个城市予以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

北有大裤衩——央视一度征集新央视大楼的新名字,结果北京媒体的调查显示,市民认受性最高的依然是“大裤衩”;南有小蛮腰——广州新电视塔即将落成,这个号称世界最高的电视塔却还没有名字,结果广州媒体的调查显示,各种名字中得票最高的是“小蛮腰”。

看看落选的名字,或可看出北京与广州的城市文化差异。央视大楼的选项有北京智窗、猛男、斜跨、劈腿、高空对吻、鸟腿;广州电视塔的选项有南天柱、珠光蛮腰、Canton Tower、头炷香、鱼网丝袜、扭纹柴。老北京的提名总有一股调侃味,老广州的提名则带着一种老实劲。

北京人对央视大楼的调侃,带有对城市权威的不满。有网友从央视新闻扯到北京“首堵”,甚至发帖表达一种蒙太奇般的逻辑:“大裤衩”屹立在CBD的中心,腰以上什么都没有了!我潜心研究起了它的含义:腰斩!如今在北京有什么是可以腰斩的呢?房价!

广州人关于新电视塔的名字讨论,更多却放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上:“广州人识生仔唔识起名,所以才有小蛮腰之类的非本土表达。”广州电视主持人陈扬在个人的专栏文章中评点了广州电视塔的诸多热门名字:“南天柱”强调“威”,贪威识食历来为传统的广州人所鄙视,不可;“小蛮腰”很容易和“大裤衩”相呼应,一下就成为“南蛮腰”,“收爪藏锋,几毒几搞”。

这当中或有文化的差异。广州人的地标命名向来实在,明朝兴建的镇海楼叫五层楼,曾经的最高建筑广东国际大厦则叫63层;北京侃爷向来富黑色幽默感,在央视新大楼之前的国家大剧院,同样具有多个外号——铁蛋、UFO、大土蛋,看不顺眼的,北京爷们从不手下留情。但若留心收集两个城市的市民意见,可发现北京人对央视新大楼时有幸灾乐祸的表述,而广州人则对小蛮腰颇有追捧之意。

一个例子是,广州学者冯原“新电视塔是一座女性之塔”的说法颇为广州市民认同。当地报纸的响应是一个《这不是一个King,而是一个Queen》的大标题,不仅从设计上证明新电视塔设计更耐看、更人性,还附带风水学分析:广州新电视塔位于广州大吉位,是为广州“文昌笔”,未来定是风生水起。

两个城市,不同心态。背后的布景板或是这两个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度作为先驱者的广东城市,正面对各自的转型与突围,广州亦正在寻找自己的新定位——这个城市和它所代表的粤文化,都急需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世界最高的电视塔显然是一剂兴奋剂;北京走上的是国际大都市的道路——被称为“世界建筑试验场”的这个城市,与央视新楼一同进入人们视线的还有同期的鸟巢、水立方等超级建筑。当中,千年传统与全球化的碰撞,让市民对超级建筑的戏谑成为一种消解方式,或者说一种集体娱乐。

据说上海人给东方明珠的外号是“糖葫芦”,从上到下有“三个球”,去参观东方明珠,售票员不会问你:买几张票?而是问你:一只球,两只球,还是三只球?

福楼拜曾躲到埃菲尔铁塔内喝咖啡,因为只有这样才看不到铁塔的身影;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自诞生起便遭遇市民对它外形的质疑,上海的东方明珠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

重庆计划3年建27个万人广场,中国城市好折腾可见一斑。中国这个“拆”字到处可以看到,有人戏称,中国就是“拆”,是“CHIAN”。市民的诟病不会让巨型地标的建设停止——天津海信广场被戏称“凹凸曼”(奥特曼),这个略带荒诞的比喻,隐喻着中国不少城市奉行的逻辑:超级建筑亦是超级英雄,它可以拯救乏善可陈的城市。

地标要中规中矩,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还是要更有趣?中国的网民热衷拍摄各种夸张的“最牛建筑”,这些或与当地经济不协调、或造型尤其奇特的建筑,每次都能吸引大量的眼球,形成一种快速的民间传播——90年代末各种建筑流派纷至沓来,增加了城市建筑的混乱度;网络时代的到来,又催生了民主建筑的呼声——这更像是一个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悖论。

也许建筑学家汉宝德说的话值得参考:“一座富于人性的公共建筑,要使来访的市民感到亲切,感到被热心接纳,它不能有丝毫高高在上的姿态,令来访者感到压抑,或使路过的市民产生被排拒感。”

要以幸福指数取代GDP,城市要规避疏离感,市民要找回归属感。吉林有“地标老人”手绘长春地标地图;香港有流行曲《喜帖街》唱尽了香港人对过去温情的缅怀;英国伦敦电话亭面临淘汰,也有了“收养电话亭”的行动——“地标老人”守护的是日渐消失的胡同记忆,《喜帖街》回味的是市井生活的人际关系,英国人缅怀的是跟红色双层巴士、黑色出租车、披头士乐队和黄瓜三明治等英国的文化符号。

“据说世界万物俱有真名,一种呈现其真实本质的名字。”梁文道曾在《我执》中用奇幻小说常用的“真名”借喻现实世界。在庞大城市,大裤衩与小蛮腰亦算是一种“真名”,它们是最形象的民意指数,并非一句戏谑那么简单。

有中错状元,无起错花名。民间语文是最佳的城市评论员,地标绰号所透露的亲切、调侃与嘲讽,对应的是一个城市给予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直指的是城市奇观背后的社会真相。

摘自《南方周末》

黄俊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