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门票报复性反弹 一年禁涨成笑柄
专家可玩寂寞
但请别玩汉字
国家基建领域的
安全不能沦陷
没有文化记忆就没有文化未来
郑州义务教育:入学的尴尬与困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没有文化记忆就没有文化未来

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发通知表示,位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将被保留,而清华大学内梁思成的另一处故居也将得到保护。至此,围绕着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拆迁一事引发的坊间热议,算是告一段落。然而,可悲的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京城名人故居中已被拆除的比例高达1/3。(8月20日《中国青年报》)

1/3的名人故居被拆除,所释放出的信号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录已然残破不堪。正像一位从事北京旧城保护的民间人士所言,以这个速度消失下去,若干年后,人们恐怕只能在网上浏览那些名人故居了。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名人故居承载的是一个城市的特别记忆,也是劫后不可重现的珍贵人文资源。让人忧虑的是,尚小云故居、荀慧生故居、余叔岩故居,等等,一座又一座名人故居随着推土机的轰鸣顷刻间灰飞烟灭,这种“建设性的破坏”,消灭掉有限的文化遗存后,昨天与今天的城市文化之间的链条衔接还会存在吗?

呼吁手下留情,呼吁谁对它们手下留情?是那些房地产资本与他们的共谋吗?这样的呼吁与其说是一种良知声音的表达,不如说是良知声音再一次被事实所嘲讽。土地价值,文物价值,对之终究有一种取舍,这种取舍的结果即为文明与野蛮博弈的结果。人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野蛮张扬其语言暴力,文明则不断地溃散。与本土的城市不同,在巴黎,像萨特、波伏娃这类人常去的书店、咖啡馆都会被特意标注出来,成为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北京城名人故居最后的命运竟然是一片瓦砾,竟然是不知所终。

名人故居曾是文化名人们的居所,身体和灵魂的栖息之地,它同时也是今人的精神家园。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镌带、镌刻着温暖的文化记忆。毁坏它们,无疑就是糟践文化。而本土文化,还剩余多少可供糟践?一个缺少文化记忆的大城,是一座空洞之城,是一座充满黑洞之城,也是一座没有文化未来之城。当后人回望这座城时,看到的竟然是处处文化废墟,它不意味着别的什么,这是一个族群的文化悲哀。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