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门票报复性反弹 一年禁涨成笑柄
专家可玩寂寞
但请别玩汉字
国家基建领域的
安全不能沦陷
没有文化记忆就没有文化未来
郑州义务教育:入学的尴尬与困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郑州义务教育:入学的尴尬与困惑
兴华小学
等待报名的家长挤满了校园
家长们围在一起讨论孩子入学的事

本报记者 李明德 实习生 李 青 文/图

核心提示

每年郑州市小学新生入学时,教育部门都会喊“挤”,家长叫“难”,而“喊”声过后每年情况却依旧。

建校问题、择校问题等层出不穷。孩子在哪所学校读书,已经成为一部分家长能力的比拼。透过这种“疯狂”的比拼,折射出了义务教育所面临着的诸多尴尬现状。

一个小学家长的无奈

“我该怎么办?”王铁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断向记者重复地问到。半个月来,王铁军夫妇为了儿子小超的入学问题操碎了心。

王铁军老家在新乡卫辉市。2006年,一家三口来到郑州市做小生意谋生,儿子小超在租住的附近上幼儿园。从幼儿园一直到学前班,王铁军夫妇二人几乎没做过任何难。但在今年小超上小学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这让王铁军夫妇二人显得极为无奈。

据王铁军讲,2009年8月15日、16日为郑州市区小学新生报名时间,8月15日上午8点半他带着孩子来到租住房所在的辖区丰产路小学报名,看到排队的人很多,等了大半天,结果排到了378号。等到中午下班时,才排到七八十号。下午6点下班时排到230号左右,后来他打听得知在当天的排号一共是415个。

感觉无望的他和孩子在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学校,看到好多人手里拿着新号,问了一下工作人员才知道又来了不少人,都是8月15日没时间来的,当时看到的新号排到九十多号。 17日下午他才知道16日的新号排到170多号,加上15日的415个号就是580多个号。而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的是只招生180人!

王铁军在8月16日上午11点多才进到学校报名点,工作人员看了一下他的手续,说是6证都有就是计划免疫本上少个条形章,不能登记。

无奈,他只好火速赶回老家补办手续,第二天他再次来到丰产路小学报名点,只有一个看门的人员,说没人上班,报名截止了!这让王铁军哭笑不得。后来他听报名点工作人员说学校只在15日、16日两天报名,过了时间可以去金水区教体局报名,于是他就赶到金水区教体局,到时已是下午4点钟,办公室里咨询此类问题的人有很多,可是工作人员说他们只是政策指导和全面协调,不接受学生报名。具体的工作和权力都在学校手里。

至此王铁军彻底蒙了,孩子报名学校不收,教体局不收,那应该去哪里?

采访时,他气愤地说:“义务教育有法可依,国家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可以上学,我们外出务工,家里除了70多岁的父母再没人带孩子,放下了叫留守儿童,也是社会问题,自己带又报不了名,上民办学校小升初还是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啊?”

没办法的办法

王铁军夫妇孩子遭遇入学难问题,只是众多务工者孩子遭遇入学难的一个缩影。不要说外来务工者孩子入学难,就是本市户籍的孩子同样也面临着入学难的尴尬局面。

家住二七区大学路的张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那几天家跟打仗一样,东奔西跑,办理各种手续,忙得头晕眼花。”张先生孩子张海鹏(化名)见到记者在采访,他好奇地在记者身边转来转去,一会儿拿出妈妈给他买的新文具盒让记者看,一会儿背起花书包高兴得蹦来蹦去,张先生看着孩子调皮的样子,苦笑着说:“现在做家长真难啊,6年后到升初中时肯定比现在还要残酷还要艰难。”

张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小学入学难,同样小学升初中在郑州市也是越演越疯狂。

今年到7月7日上午, 郑州外国语中学小升初电脑派位现场坐满了学生家长。他们是郑州市区600名推荐生家长的部分代表,参与监督此次电脑派位活动。

在派位开始前,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向家长们介绍了电脑派位的情况。他说:“作为教育局长,出席这样的电脑派位活动,心情沉重而复杂,我首先向各位家长表示深深的歉意。”

据了解,郑州外国语中学今年共招收推荐生200名,其中面向中原区100名,面向金水、二七、管城、惠济4区共100名。

此前,市区各学校共推荐学生600人,推荐生人数和录取名额的比例是3∶1。7月6日现场共有599个名额参加派位,1名学生自愿放弃派位。第一次参加电脑派位的家长们,七嘴八舌,讨论着派位流程、录取比例等问题。一位家长半开玩笑地说:“比我自己参加考试还紧张。”

录取结果确定后,现场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被录取学生的家长忙着打电话给家人“报喜”,未录取学生的家长则面无表情。不久,一位家长说,孩子的爷爷听说孙子没被录取,在家里急得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

派位结束后,翟幸福说:“郑州外国语中学举行的电脑派位活动,说明郑州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希望随着郑州教育的发展,电脑派位会自然消失。”

“疯狂”的义务教育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上学不应因户籍等因素受到不公平对待。该法律第12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然而,现实中,很多的无奈都背离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并且这种背离是越来越远,欲演欲疯狂。

据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介绍,一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往心目中的学校“挤”,甚至一些学生家长铤而走险,做一些假证明。今年金水区查出有问题的手续达300多个。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学校,可谓是煞费苦心。

正是在这样的“疯狂”择校热下,一些家长不择手段地造假,渴求蒙混过关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更甚者一些学校也参与到其中。

记者在调查采访时,接到多位家长反映郑州某中学分配生名额涉嫌造假。据市民刘女士介绍,今年中招,郑州市某中学符合学籍在总校并在总校就读的报考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名额共有11名学生。然而,在报名考试中,原属于该中学分校的张某、李某、郝某、成某(且为转校生,更不符合规定)4个学生却到总校报考外国语学校,挤占总校分配生名额,严重侵害了总校报考外国语学校学生的利益。

在向学校反映无果后,家长们自发调查,摸清了总校的报考总人数和分数排名,并于7月7日,向郑州市教育局中招办进行反映。此后,该中学立即召开老师会下达禁令,要求“所有老师不许向学生家长再提这事了”。该校教务处主任和年级长也找反映问题的家长谈话,解释是“特殊原因”造成:2006年学校54名教师赴外地考察时发生车祸14人死亡、16人受伤。4名学生是因教师力量不够分散到分校其他班,学籍一直在总校,应该属于借读生。

但在家长们看来,这仅是一个荒谬的借口。刘女士认为:如果说是因为这个原因安排到分校的话,那么总校这么多班级难道安排不了4个学生么,傻子都知道分校和总校收费等情况不同。事实上,总校后来又转过来好多学生,所以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再说了,同一个校园,甚至连厕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怎么就变成了“借读生”了呢?

也有知情者称,类似情况在郑州市多个中学都存在,只是因今年该中学报考外国语学校的人少,家长才查出了报考者名单和成绩排名。但对更多学校的家长来说,想了解到学校分配生名额的真实情况并不容易,郑州市中招分配生这一惠民政策,已经在慢慢变味。

尴尬的义务教育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上学不应因户籍等因素受到不公平对待。可是,近年来的一些择校热和建校慢问题,与教育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下,义务教育显得格外尴尬。

一位小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小学入学政策规定:学生家长的房产、住址、户籍三统一后,恰巧划分到某所小学的入学片区,孩子就能顺利入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因家长离异、无住房、户口未及时迁入等多种原因,不少儿童无法达到入学的必备条件。在报名结束后各学校解决的遗留问题中,又因各种实际居住情况,而产生无法及时辨别住址真伪,无法认定学生真实入学片区等问题,使得家长感到“入学难”。“入学除硬性标准外,还有许多必须由人来辨别的软性因素,这也是小学生入学的难处。简单说,还是教育资源少,教育不均衡造成的。”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小学的建设和学校间的生源均衡认识不足,写条子、托关系等人为造成的择校热现象,更促使热点小学与非热点小学间的生源不均。

为了给适龄儿童入学难“减压”。早在1994年郑州市政府就规定所有新建小区,开发商应根据入住人口,建设相应的配套教育设施。

2006年3月,郑州市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对开发商建学校加以明确。《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明确,城市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建设中小学校,建成后无偿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政府在向开发商出让土地时给予优惠;二是由开发商投资建学校,建成后由其自办学校,按民办学校管理,但应承担本开发区域内学生的义务教育任务,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按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三是开发商将规划的学校用地移交政府建学校,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但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从1995年至2007年,市区新建成的315个小区,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的小区仅占5%。可是一些开发商认为,《条例》中由开发商建设学校的规定与《义务教育法》是冲突的。对此,开发商指出,政府是义务教育筹资的主体,建学校也应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不能将这个义务推到开发商身上。

从目前来看,《条例》有漏洞,尽管规定入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小区必须建小学,但一些开发商通过分期开发来逃避责任,使每期入住人口都不到5000人。

“文件并没规定开发商不建学校咋处罚,缺少相应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政策难免会沦为一纸空文。这是开发商和政府的博弈,但博弈的代价不应该让需要上学的孩子来承担。”河南万翔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华阳说。

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政府部门是建校、制止择校的主体,一些政策出台了,就需要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政策,很难落实下去。《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均对建校等做出详细的要求,但这些政策无人监督实施。如果想要改变今后每年仍旧会出现的学生入学难现象,建校问题就必须由相关部门督促完成,否则,随着人口增长,今后入学难问题会更为严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