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漫画:如此伎俩
网络听政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石化的331亿暴利从哪里来
教育改革启蒙比封杀奥数更重要
教育批评惩戒是权力而非权利
新密“破解”农民评职称尴尬难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新密“破解”农民评职称尴尬难题
农民评职称遭遇尴尬 破难题推动新农村建设
拿到职称证书的农民王炳泉很高兴
新密市人事劳动局下发的相关文件

本报记者 李明德 实习生 李 青 文/图

核心提示

近日,河南新密市121名农民拿到了政府人事管理部门颁发的职称证书。给昔日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评职称,颇有一种“新”的感觉,也让那些“田秀才”、“土专家”尝一尝当学者型农民的滋味儿。

然而,这等“鲜”事却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赞成者认为,这是突破常规的积极之举,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反对者认为,给农民评职称等于是给盲人戴眼镜,没有与经济待遇挂钩,缺乏实际意义。

新密市缘何会给这么多农民评职称呢?面对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他们又是如何破解这些“尴尬”的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短缺的人才

新密市地处郑州西南,这个以煤炭资源而兴起的县级市,拥有着75.9万口人。近年来,正逐步朝着资源转型而快速发展的新密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社会各项事业也突飞猛进。快速发展使这个城市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问题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显得突出——人才短缺。

据记者调查了解,截止到2008年年底,新密市共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为20918人。其中高级职称有663人,中级职称7211人,初级职称人数为13047名。其中教师和医务人员技术职称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经济和工程人员所占比重较小。电子、化工、煤炭和新兴行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问题,新密市人事劳动局职称科科长韩卫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系列上看,教育、卫生、工程三大系列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每年评审都是这三大系列唱主角。三大系列中又多集中于教育领域。从地域上看,大部分集中在市区,乡镇很少,农村更为缺乏。从单位上看,事业单位和原来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集中,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从专业上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兴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与该市新兴产业相关的畜牧、兽医、农业、电子等专业急缺。同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一些岗位设置工作进展缓慢,对于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还有一些人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弄虚作假现象。”

这些现实问题,使得人才的供需矛盾显得格外突出。短缺的人才,让新密市这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城市戴上了束缚锁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硬性”指标助推农民参评职称

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短缺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合城市建设、城市快速发展的人才呢?特别是对于新农村建设这方面,怎么样让更多群众也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去呢?这让新密市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现实问题。

2007年,新密市多次召开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会议。发动相关单位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并且还出台一些吸引相关人才前来该市工作的优惠政策,渴望以此能够解决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

第二年,新密市开始免费为农民技术人员和民间艺术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新密市人事劳动局把这项工作列入8项实事工作中进行主抓。

给昔日的“泥腿子”、“杂耍人”一个合法的身份,至此成了新密市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然而,这个看似不错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起来却遇到了卡壳。这些“泥腿子”、“杂耍人”大多都不买账,很多人对评职称这项工作不感冒,认为有没有职称无所谓。所以,这项人才培养工作进展得一直很不理想,参加报名的农民寥寥无几。

如何更有效地发动农民参与到这项培训中去呢?这成了摆在政府和有关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9年年初,新密市人事劳动局连续两次下发相关文件,期望以此来助推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提出凡是在农村生产第一线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加工、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及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魔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技术等工作的,都可以免费申报相应级别的农民技术人员或民间艺术人才职称。经评定获得职称的人员享有在选招、聘用村干部及农业技术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等七项权利。

可即使是这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依然未能“点燃”起来。报名者还是寥寥无几,开展依然艰难。

无奈之下,政府只好利用行政手段来助推这项工作。给全市13个乡镇、3个办事处、一个风景区下达“硬性”目标任务,并且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

记者在这份目标分解表中看到,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景区合计应完成130人申报农民技术人员和民间艺术人才的申报工作,其中有三个乡镇下达的目标必须达到10人,最少的也要申报5人。

政府的强制性助推,使得这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被列入考核目标的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很快,各乡镇都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申报人数达到了规定的人数。通过审核,最终有121名取得了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有9名农民因为学历问题或资料不符合,未能通过评审。

新密市人事劳动局职称科科长韩卫平,回答记者采访说:“发动群众参与职称评审这项工作确实很难,刚开始他们都觉得无所谓,所以也没什么人参与,但是既然把这项工作作为8项实事来干,那就不能放弃,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干好。利用行政手段来开展,也是无奈之举,但是通过这样做,也确实取得了效果。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寻求新的措施和方法,让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农民评职称遭遇尴尬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新密市给农民评职称并非是先例。在全国其他省市很多地方,早在2007年已有这样的评定工作开展。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能人”很多。如何能够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在这方面省委、省政府2007年曾召开会议,讨论该事由。河南省人事厅对此也专门下发《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实施意见》豫人职【2007】15号文件。各地方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指示精神,出台了更为详细的地方性规定。

给农民评职称这项工作的推动,也引起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广泛关注。2008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谢德体曾向大会提交了一份题为《给农民评职称已势在必行》的提案。该事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一部分人拍手称好,但一部分人却喝倒彩。

赞成者认为,这是突破常规的积极之举,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反对者认为,给农民评职称等于是给盲人戴眼镜,没有与经济待遇挂钩,缺乏实际意义。

一位政府官员指出,由于农民不具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职员的身份,评上了职称自然不能享受到提职级、加工资的待遇,所以不少反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评这样的职称“没必要”、“没意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表意见时尖锐地指出:“让农民评职称有啥用?能增加收入还是能方便打工?在现实的背景下,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区区一张职称证书,对于农民来说,压根就没有任何作用,等同于一张废纸。有关部门也许会说,无论如何这都是为有愿望评职称的农民提供了一个机会。诚然如此,但在我看来,没有几个农民会有这种不实际的职称需求。与一个所谓的职称相比,农民目前更需要的是政策的扶持、技术的培训和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我想,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宁愿要一本发家致富的技术资料,也不愿去拿一张职称证书。更何况,评职称势必要交费,农民愿意拿出买化肥种子的数百元钱去换一张无谓的证书吗?”

还有一部分人指出,让农民评职称等于是给盲人戴眼镜。看上去漂亮了许多,实则是一个不实用的“花架子”。作为政府部门,把精力和资金用在这种事情上,并不是农民的福音。踏踏实实地为农民解决点实际困难、办点实事,比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去考职称更有意义,更受农民欢迎。

对于社会的各种议论和拍砖,谢德体认为,长期以来,尽管不少农民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成了“种粮大王”、“种植大户”、“养猪能手”、“花卉专家”、“雕刻高人”等,但皆和评职称无缘。给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评职称,是对农民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农民的一种精神褒奖,其意义一是对农民的技术水平有一个公正评价,二是给农民就业挣钱出具了可靠的依据,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可利用评定职称的机会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农村干部。

破难题推动新农村建设

虽然给农民评职称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争议,但是新密市依然不断摸索,不断给农民进行宣传培训,并且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社会各界的质疑声中,新密市为农民评职称探索出了一条新发展模式,彻底破解了外界的争议与质疑。

王炳泉是新密市大隗镇孙沟村农民,今年30岁的他,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大隗镇上靠卖鞋子艰难度日,这一卖就是13年。2006年,他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把鞋店卖掉,拿出所有积蓄承包了7亩多地搞大棚蔬菜种植。由于不懂技术,第一年栽了个大跟头。第二年,他通过村副支书尚志卿介绍,请来了山东的技术员做指导,当年所种植的蔬菜获得大丰收,净盈利5万多元。尝到甜头的王炳泉开始刻苦学习种植技术,很快就掌握了种植方法及管理办法。当他听说农民可以评职称后,积极申请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如今已取得初级农民技术员职称的他,又加入到了郑州市群乐蔬菜有限公司,经常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高兴地说:“有个职称证能够证明我有这方面的技术和水平,村里又经常请一些专家给我们这些有职称的进行培训,让我们切实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今后我还要申请高级技师职称呢。”

新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姚文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民最渴求的是我们能够经常组织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这些培训让他们在种植、养殖方面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经济上受益。去年我们组织150名农民到中州大学进行沼气技术培训,效果非常好。在他们掌握一定技能后,给他们评定职称,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有动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技术、学知识的激情。”

新密市人事劳动局党委书记靳文平接受采访时说:“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因此,努力培养一大批有能力、有知识、开拓进取心强的新型农民,使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给农民评职称,是社会的进步。也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具有辐射、示范、标杆和引领作用,发挥更大的青春与智慧。”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