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阅读是最有情义的
我从来不敢夸耀幸福
伴随一生的病
小节与大节
洛阳富弼
方孝孺和布鲁诺之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洛阳富弼

在交际方面,中国的后人还没能超越先人。品德为本,才情为辅,中国人的忠义礼智信传统深厚,没人能绕得开。至于现今的一些玩意儿,比如特务间谍,比如商战中流行的交际郎交际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与我们中国的交际传统无关。如果要正经论交际,第一要素是品德健全之后的开阔心胸,有此心胸之人,必为交际至尊,无论口才如何,无论美丑贵贱。

北宋时有一个人名叫富弼,洛阳人。他生性腼腆,不善言谈,常常是被愚弄嘲笑的对象,显得有点憨气,拿洛阳话说,就是“差窍”,心智愚钝七窍不全的意思。但富弼少年时专心于学,提笔能文,胸有大度,聪慧过人。

在学校,有人从后面拍他的头,拍得很重,他明明知道是谁在打他,却傻乎乎地扬起脸,看着天,一脸感激:“啊,老天爷,谢谢你,我刚想到有人要打我,你就提醒我了……”那孩子大笑之后心里多少有点惭愧,对他说:“我听见有人骂你呢!真的……”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他笑说:“大概是骂别人吧。”那孩子说:“人家是指名道姓骂你,我敢当面作证!”他还是傻笑:“怕是在骂别人吧,也许有人跟我同名同姓。”骂他的人“闻之大惭”,赶紧向富弼道歉。后来那个骂富弼的孩子成了富弼最好的朋友,富弼当宰相时,那孩子仍侍奉在富弼左右。

大宋王朝人才如潮: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文颜博、苏东坡、王安石……大都是少年得志,一文一事成“星”,争着比着早得功名。而富弼好像是被他的愚钝绊住了,二十五六岁仍是个乡下小秀才。他还是笑呵可一副傻样,该干啥干啥,但人家大名人相聚的场合他也敢去,在他心里,大家都是人,除了某些爱好有同有异有长有短之外没有差别。他喜爱吟诗作赋,那些名人也爱,他就要去。当然,人家是不在意他的,也不搭理他,这个年轻人不卑不亢,来了,就找一个角落坐下,安静地听别人诵诗,末了,才稳稳地站起来,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大家听。

就那一段,富弼引来了大文人范仲淹的注意,结交之后对富弼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遂把他引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

俗境俗人猖狂,高境高人相惜,晏殊一眼看出富弼有发展前途,就问:“可曾婚配?”富弼回答:“尚未婚配。”就这样,宰相初次见他就有了纳婿之意。从此,27岁的富弼步入仕途。

他从河阳(今孟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的小官做起,一次因政见不合,脸红脖子粗地与自己的恩师范仲淹争执起来。有人劝富弼:“你也太过分了,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可富弼回答:“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致,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范仲淹事后说:“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赏他,就是因为这个呀。”到40岁,富弼仍怀才不遇,还是一副傻模样,有人评价他“脾气好,看不透”。

直到庆历二年,契丹国大兵压境,扬言要以武力扫平中原,要求大宋割地赔款时,富弼才有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富弼深知此行与大宋的生死存亡有关,故全力以赴。这时,朝中有人嘲问他:“你觉得你像不像是羊入虎口?”他大笑说:“敢入虎口的羊还是羊吗?”正要出发,又有人来报:“富弼,你女儿得病死了……”他知道此讯是真,随行的人都在看他,他仰脸大笑说:“什么话!我女儿先去了契丹,助我此行功成而已!”他照常出发,一路上以及在契丹谈判过程中,不断有紧急家书送到,他都是一挥手:“问候而已,不看不看!”随从不解地问:“这是家书,为啥不拆?”他回答:“拆了,徒乱人意!”

见到契丹王,富弼问:“为何要出兵攻宋?”契丹王回答:“是你们违约在先,堵塞了关隘,所以我们要进攻。如果你们割地求和,我们可以撤兵。”富弼正色道:“我知道你自己并不想出兵,而是你的臣子嚷嚷着要打仗。你可知道他们都是为了给自己牟利?”契丹王惊讶地问:“此话怎讲?”富弼说:“我大宋封疆万里,精兵百万,上下一心,若你们要用兵,能保证必胜吗?即使你们侥幸获胜,也要损伤过半。这些损失你那些好战的大臣能够弥补吗?如果我们还像以往那样互通友好,大宋每年赠给你的钱帛,还不都是由你契丹王一人任意支配吗?”

契丹王想了想,点头称是。第二天就邀富弼一同打猎,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能割地给契丹,则两国可长久修好。”富弼问:“为什么?”契丹王说:“我们都以每年领受你们的钱帛为耻。”富弼马上反问道:“钱帛耻大,还是割地耻大?”契丹王大笑后打了富弼一拳:“我服你了!”

面对既善辩又强硬的富弼,契丹王感到无奈,最终不再要求割地。就这样,富弼不避生死,不辱使命,只说了一番话,就打消了契丹国进犯的图谋,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此后的几十年间,两国一直和平相处。

元丰六年,80岁的富弼在洛阳病逝。富弼为政清廉,好善嫉恶,又性情至孝,恭俭好修,历仕真、仁、英神宗四朝,官至宰相。他死前还给神宗上疏:现在朝中多有投机钻营的小人,非国家之福,应予以廓清。神宗读后十分哀痛,辍朝三日,出祭文致奠。宋哲宗上台后,又亲纂碑额“显忠尚德”四字,请大学士苏东坡撰文刻之,对这位名相和外交家的一生给予肯定。

摘自《读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