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知行统一 透视创新
如何查处和预防新农村建设中的贪污贿赂犯罪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着力点
发挥团组织作用是社区善治的重要途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发挥团组织作用是社区善治的重要途径

一、善治与和谐社区理念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在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的目标下,建立政府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本质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事务(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就是使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善治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社会善治、社区善治与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具有同一性。善治,主张新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是多中心的、自主的和分工合作的,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第三部门在新的治理结构中应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出发点就是不同管理主体之间,通过协调、协商、协作,服务于社会不同群体,满足他们差异化的需求,实现稳定、发展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因此,我们将善治理论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涵、目的相比较,就会发现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基于社会公平与善治基础上的社会,善治理论是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支撑,两者是统一的。

二、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是社区善治的重要途径

(一)共青团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社区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共青团是党的助手、政府的帮手,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理应积极作为。而在社区层面是最能直接感受到善治的思想、理念的导向,因为在社区层面,我们最能体会到政府不是万能的,也正是在社区层面,人们对切身需求和贴身公共事务最有发言权,最能形成自我解决的办法。所以,社区是培养公众民主习惯和治理能力的学校,是城市社会善治的起点,也是共青团组织有所作为的新领域。

从政党建设来说,社区共青团工作是服务我们党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实际需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下岗失业青年聚居在社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工作、生活、娱乐依赖社区。调查表明,现在众多进城务工青年、下岗失业青年、待分配的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在社区动态积聚,此外全国中小学生每年大约170 多天的节假日在社区度过。而这样一个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在社区基本上还处在分散、游离的状态,纳入共青团传统组织架构的比例还比较低。能否把他们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至关重要。

(二)共青团组织功能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我们党和政府实现对全社会的有效领导,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文化、社会等多种途径,其中一条就是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群众组织。社区中的共青团组织就要通过增加组织合法性、完善组织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等来提高,明确工作角色和定位。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合法性建设。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不会有善治。善治理论的合法性,强调的是“下”对“上”的一种承认和接受,表现在社区就是社会秩序、社区管理制度和社区中组织的权威被社区居民自觉认可和服从,进而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社区管理的合法性建立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当前城市社区已从行政任命合法性到民主选举合法性的转换,包括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那么,在社区中的共青团组织、青少年社团,就是要通过直接选举等民主方式,引导、鼓励青年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提高自身组织被社区中青少年、青年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增强在社区中的合法性。只有共青团组织合法性基础巩固了,才谈得上巩固党在广大青年中执政基础,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后备军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增强广大团员青年对社区(街道)团委和居民区团组织的认同,从合法性建设来提高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同时,也把社区青少年、青年的合法性的意识不断唤醒,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使社区其他基层组织的合法性基础得到加固,社区公共管理活动也可以得到青少年、青年最大限度的同意、认可,提高、巩固党的领导。

其次,进一步完善社区共青团组织的组织体系。在和谐社区的建设、管理中,需要“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大社会”就是要把社会组织发育起来,共青团组织应纳入其中,积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管理事务,如社区青少年事务等。善治理论也强调有效性,主要指管理效率,包含机构合理、程序科学、活动灵活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善治概念与无效的或低效的管理活动格格不入。善治程度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过去社区共青团组织对社区公共事务多方参与,承接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不仅有成效的不多或者不明显,某些方面也留下了共青团想得好、讲得全,但是做不了的不好影响,也造成了共青团工作经常换名称,调“频道”。因此,当前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共青团要承担起社区中青少年、青年事务工作,发挥重要的社会支柱作用,那就要加强自身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组织制度科学化建设,提高工作运行有效性,就要建设形成以社区(街道)团委为主导的、驻区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积极参与的、有青年社会组织和广大青年、青少年参与并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把众多游离在共青团组织之外的青年,依托不同形式的组织覆盖进来。对社区青年、青少年实现组织全覆盖,对共青团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组织职能的基础。

再次,进一步提高社区共青团工作服务能力。善治理论要求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责任感,那最直接的反映是要良好的工作回应性。顾名思义,回应性是指政府可以及时对社区居民的要求作出反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将这要求引入社区共青团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突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服务能力体现在对社区青年、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上,社区各级共青团干部以及青少年工作者都必须自觉地履行规定的各项职责,还要对其服务的青少年、青年的正当诉求有及时的回应,否则就是一种失职。服务能力体现在对社区青年、青少年的服务功能上,一要通过积极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年、青少年事务,提供更多、更实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在生态环保、教育培训、公共安全、文化娱乐等方面,参与和增进社区公共利益;二要共青团逐渐从“手把手”直接管理青年社团组织转向通过项目、资金、人员等实现间接管理引导,更多地让青年、青年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三要在工作中进一步追求服务意识、平等意识,而消除共青团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作风。通过社区共青团能力建设,“拾遗补缺”工作内容和“独辟蹊径”工作探索并重,积极寻求和争取社区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工作内容,培育项目品牌,最终形成特有职能或项目,体现共青团的不可替代性。 朱桓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