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水流云在 2
阳光的声音 1
连 载
做自己的主人
秋意浓浓
“牛”字雕刻葫芦
《没有悲伤的城市》
把生命用足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牛”字雕刻葫芦

郑地风物

杜丰芮 王瑞明

新中国成立前,郑州“牛”字雕刻葫芦,曾闻名省内外,它是雕刻艺人牛文斋刻制的。因为葫芦刻成后,落款都有一个“牛”字,故名“牛”子葫芦。

葫芦,又称“小葫芦”,是在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品种。经过民间艺人在小小葫芦上雕刻图画,使葫芦画成为独具一格的工艺美术珍品。据传:郑州雕刻葫芦始于清朝年间,从开封传入,最初有的艺人首镌花草、小动物等,作为儿童玩具,在街头巷尾叫卖。继而有学成的艺人开始刻制人物,名胜古迹,飞禽走兽等,由于雕刻的葫芦工艺画,日臻提高,达到制作精细,绘画新颖,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流行各种工艺品,雕刻葫芦作为官厅送礼之用,身价倍增。此时,居住在汉川街上著名的刻葫芦艺人牛文斋,书画并妙,潜心揣摩雕刻的“牛”字葫芦,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特色,成为风雅大方的馈赠工艺美术珍品。

“牛”字雕刻葫芦,形如鸡蛋,皮质细腻,圆美可爱,有关它的制作工艺,据他的学生王盛宏(乃牛的爱婿)介绍:其制作分“描写”与“雕刻”两种。所谓“描写”,是在葫芦的外表用特制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将表皮刺破,镌刻书画,涂以松墨;所谓“雕刻”,是用刀将葫芦硬壳刺透,用粗线条描绘人物、山水、花卉等。牛文斋刻葫芦的题材,主要是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水浒传》,《王羲之爱鹅》、《十八罗汉》、《赤壁赋》、《桃花源记》、《兰亭集序》等,内容广泛,人物众多。其中以《水浒传》、《桃花源记》、《赤壁赋》和《兰亭集序》最负盛名,堪称杰作。“牛”字雕刻葫芦,开始是在郑县官府富商,陇海院里的铁路职员和外国人手中流传。1935年前后,京、津、汉口古董商来郑购买“牛”字雕刻葫芦带走,引起同行注意,被誉为“绝技”。此后,外地商人到郑州向牛文斋订货,从此,郑州“牛”字雕刻葫芦便驰名中外。

“牛”字雕刻葫芦的艺术风格是,吸引了中国画中不脱“形似”的传统表现手法,画面主题突出,简单明了。画人物,寥寥数笔,栩栩如生;画山水花卉,疏淡有致,情意盎然;蝇头行书小草,点缀成行,飘洒自如;自作诗词,堪称佳句。解放后,“牛”字雕刻葫芦工艺,由另一学生袁文辉继承发扬广大。他勤奋好学,博采众长,功底深厚,刀笔细腻,题材甚广,诗词、书文、山水、人物皆入画,大胆采用刀刻法,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多种方法,表现中国画的写意山水,使雕刻葫芦放出新的异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