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说校园
搞好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
郑州四中
同学患“血癌” 师生献爱心
《献礼国庆六十周年
郑州教育崛起的力量》
大型图书即将出版
图说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四中
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师艺无痕让每个孩子得到可持续发展师魂无华让每位教师得到精神的引领

用 诠释师之道

一个64人的教学班,60人考上本科院校; 本校301人参加高考,249人考上本科院校。2009年高考,郑州四中98%的学生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联想到四中近年来的高考成绩,许多人不仅心存好奇:为什么四中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四中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四中的校园,亲身感受一个历史名校的变化,探究近几年四中巨变背后的秘诀。

师德无疆

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怎样做一个好老师?这是每一位四中的老师都要考虑的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可见,人们对于老师的评价最看重的便是师德。郑州四中校长王中立认为,老师就是专业知识、教学艺术和爱心的集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心作为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时才能称其为教师。只有教师从内心深处乐意把学生放在首位时,才能把知识通过教学艺术使学生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育学生长大成人。

在四中每一位老师的眼里,这些性格迥异、各有特色的学生简直就是他们的“心头爱”。“无论他成绩的优劣,无论他能力的高低,身为老师,都有义务关怀每一个学生,并鼓励他们走出最精彩的人生轨迹。”四中班主任老师黄龙告诉记者,从来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够“大爱”的老师。大爱无痕,爱的潜移默化足以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学生从进入四中的第一天起,直到离开四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与关注,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绵绵爱意。

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在吴俊峰老师的班里,曾有一个学习不太用功、也不太好管的男孩,学习成绩一直没什么进步。直到有一次他发烧了,老师看到他通红的小脸马上把他送到医院,为他挂号、取药,陪他输液,和他谈心。这次,他被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彻底打动了,也意识到了以前的自己不够努力。吴老师摸着他的额头,充满信心地说,“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孩子,我相信你在高考时绝对能成为一匹黑马!”之后,这个孩子在暑假里就开始发奋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连续几次考试名列前茅,最终以600多分的成绩升入自己理想的学府。

“再调皮的学生内心也有善良的种子,他们都有感恩的心,当你认真对他们付出时,他们都会珍惜你的感情。虽说老师的天职就是奉献,但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的心血都不会白白花费,我们付出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爱,换来了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每到教师节、寒暑假,收到一封封感恩的来信,看到一张张变得成熟的笑脸,我觉得反而是自己得到的更多一些。”吴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吴老师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四中每一位老师的心声。王政强老师有一个“幸福”的本子,里面全是学生写给他的信。其中一封是这样写的:您常对我们说,“你是很有潜力的!”所以我相信自己,不再颓废,有了梦想,有了动力。高二是我高中生活的转折,高三是我梦想的起点,一路走来,我的成长,我的成熟,我的快乐,我的痛苦,一切都有您的相伴。您的关心让我感动,您的关注让我奋进。日子很短,情谊却很长……

有一种感动叫师德。教师对学生的爱细微中彰显博大,短暂中蕴藏永恒,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也同样折射出自己高尚的灵魂。

师艺无痕

让每个孩子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郑州四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把“郑州四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办学理念。

柏拉图说过:教育非他,乃是心灵转向!为了发展学生,学校引领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艺术,还要给予学生一种精神引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王中立校长时常告诉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更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这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更久远的影响。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发展舞台。一位家长充满感激地告诉记者,四中教育可谓是一种终身教育,老师们非常懂得教育孩子的技巧和艺术,每个班主任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董文方老师所带的班级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合作、拼搏、共赢”的班风。在他的班里,民主、自治的氛围特别浓郁,每个学生各显其能,主动担任自己感兴趣的班级工作。学生犯错误了怎么办?老师不用批评。因为班里实行的是“自我管理”,每个同学都会把自己每天的情况写在日记里,如果今天做错了事,还会附上一份“自罚说明书”,写清楚自己愿意为班级做一件什么事情来弥补,比如擦黑板一周或者打扫教室三天之类。

而在焦兆霆老师的班里,重视的则是一种精神的指引。无论是老师亲自书写的标语,还是黑板报上学生自选的名言,都能对大家产生约束和激励。“入室即静,坐下就学,便是状态;早来一分,晚走一秒,便是勤奋。”“胜不骄,败不馁,以昂扬的斗志迎接高考!”……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能感觉到信心倍增。

学校把良好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称为“染缸效应”,不少毕业生都有类似的感受:“在四中这个大家庭中,有一种力量推动你前行,你想落后都很难。”该校曾有这样一个毕业班,一个班60名学生,如今竟有20名学生在读博士。当年的班主任张学明老师说,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班级,学生也没有特别的智慧。主要还在于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

张老师印象最深的是班上一名父母下岗的学生,入学分数也不高,“这名学生初中在一所子弟中学读书,入高中后,班上的学习气氛感染了她,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高考时顺利考入郑州大学并得到了4年奖学金,后来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张老师说,没有一名学生是不行的,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被调动起来,所在的学习氛围怎么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让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充分被挖掘出来并得以培养。”在四中,不以文化课论“英雄”,只要你有出众之处,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欣赏。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四中还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集邮、摄影、吉他、电子琴、足球、篮球、电影欣赏等十几门校本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中,四中的“雪域艺术团”犹负盛名,在郑州市的艺术节上多次夺得一等奖或第一名,在河南省合唱节上大放光彩,勇夺金奖。“为了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让四中的学生在“自觉、主动、思辨、修正、提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了成长的愉悦。

师魂无华

让每位教师得到精神的引领

王中立把教师当作实现教育理想的天使,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只有善待教师,学生才会被善待。要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要实现学生的成功,首先要让教师成功。”

“机制激励,自主发展”的管理思路为四中教师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成长氛围。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教师统一学习,并进行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学校的青年教师还有机会向名师学习,听名师的示范课。学校的校本教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几年时间,学校涌现出一批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教师。在郑州市两届名教师评选中,郑州四中先后有5位老师获名教师称号!四中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这种氛围浸入每位教师的心灵,他们的思想在这种氛围中升华为“奋发向上,我要成功”的精神,成为四中全体教师的师魂。

当被问及在四中工作的感受时,大多数老师都感到快乐和充实。且不说学校每年都有到省外、国外学习的机会,且不说每年的课堂教学大赛评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分子都会受到学校嘉奖。更让教师感动的是,在四中,教师永远是主角,校领导更像是全体教师的服务员。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各种研讨会,在这些会议上,专门解决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领导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适应四中吗?你需要学校为你解决什么样的困难?

于是,教师被学校所感动,他们要发展,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河南省优秀教师、郑州四中教务主任王庆灿说:“学校给每一位教师搭起了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怎能懈怠,只有全力以赴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这样一个教风严谨、名师云集的学校,新加入这个团队的教师能很快适应吗?几位青年教师脸上轻松的笑容给了记者肯定的答案。

政教处副主任李应顺向记者介绍说,在郑州四中,有一套成熟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年轻教师都能在老教师的指点下很快成熟起来。当然,他们更喜爱的是一个活泼而富有朝气的组织,那就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俱乐部”。这里是青年教师的家,由来校时间较短的青年教师自发组成,但也有自己的活动章程和会员制度。在俱乐部,大家聚在一起,有时相互指导,有时共同进行课后反思,或者相互展示一下自己的课,他们称之为“品课”,就像细细品味一杯香茗、一壶佳酿,有一种幸福的意境。

“在四中老师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师魂,”提及四中的老师,四中应届毕业生的家长白朝伟先生由衷地赞扬道,“四中有着一群‘厚德、达材、敬业、乐群’的好老师,这是四中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中老师究竟用什么打动了众多家长,使四中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或许在四中教师里广为流传、积极践行的“四中精神”可以作为答案,那就是:爱生如子的大爱精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紧密团结的合作精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和累却快乐的乐观精神。

这种精神引领着四中教师不断成长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也使这所具有光辉历史的名校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这种精神使四中的每一位学子,如沐春风,如享甘霖,在四中这片成长的沃土中,由青涩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四中雪域艺术团的学生表演话剧《绣红旗》

四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手工制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