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欣慰与遗憾并存的袁伟民爆料
本科毕业论文
与其取消不如改良
有弹性的安全
网络文化热点的热之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养生书籍市场调查
富人治村: “老板村官”的灰色质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乱花渐欲迷人眼:养生书籍市场调查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常言道“有什么别有病”。生病可真是件既麻烦又头疼的事情:医院挂号难、看病难、费用高姑且不论,面对医生开的那么多药也心生忐忑——“是药三分毒”啊……于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今天,养生保健类书籍成了图书市场的畅销货。据国家出版部门统计,2008年大众健康类图书的销售增长速度一度高达30%,在畅销书中更是占到了17%的份额。但是,随着养生保健书的畅销,其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出版商为了追求利润,粗制滥造,导致一些养生保健书籍的内容毫无科学性,漏洞百出。

惊人怪论: 缺乏科学依据

在购买、阅读养生书籍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书的内容缺乏科学依据。一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追求轰动效应,抛出一些新、奇、特的观点,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笔者在号称台湾地区上市4个月就卖出10万册的《吃错了当然会生病》一书中,发现这样的观点:海产品皆有毒,吃豆腐伤肝肾,每天只应吃两餐,维生素片不可食用,块状的肉类不能吃。作者自称金朝医学家刘完素第三十三代后裔、明朝太医刘纯第二十四代后裔,拥有治疗癌症的祖传秘方。

这些和人们平时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的观点有何科学依据?不得而知,却会引来一些心存好奇的读者盲目购买。

观点打架:难辨谁家有理

一些养生书籍鲜亮各异的封皮、丰富多彩的插图引人注目,书中内容却经常会出一些相互矛盾的观点,让读者越读越糊涂。

笔者注意到,对于日常洗脸,有的书中提出“洗脸最好要用冷水,刺激脸部血管,有助于分泌皮脂”;有的却认为“洗脸要用温水,毛孔扩张有利于清洁”。有的书中说水果不能与海鲜同吃;有的书却介绍海鲜水果沙拉美容养颜的功效。有本书宣称:舌苔应该用牙刷勤刷,理由是舌头上的味蕾长期被舌苔遮盖,除了不卫生还会产生口臭,味觉也会变得迟钝。而另一本书则称:不宜刮舌头,长期刮舌会使味蕾萎缩,功能减弱,食欲也会跟着降低。

一本叫《有病不用上医院》的书中写着:“游泳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好的运动疗法之一”,而另一本书则认为哮喘患者不适宜游泳,理由是“游泳池中的氯会诱使哮喘发作”。有意思的是,在一家书店,摆在《有病不用上医院》旁边的,恰恰是一本《有病就得看医生》的书。

像这样截然相反的观点,作者在各自书中都解释得头头是道,消费者究竟应该听谁的呢?

鱼目混珠:出版商东拼西凑

据业内人士披露,有的出版商招聘一批“枪手”东拼西凑,为的就是经济利益。一个月就能拼凑一本书,为吸引眼球广泛征集奇谈怪论。书中的观点往往未经科学实验、科学论证。一些号称保健专家的作者,也是因为先写书成名后才成为了所谓的“专家”的,而不是成为专家后才写书的。这些粗制滥造的养生书籍鱼目混珠,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不满。

与其他书籍不同,养生书籍直接关系到读者的健康。不少读者因为相信书中的话才去购买,然后以书上的说明、介绍去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吃什么、怎么吃、运动还是静养、早晚要注意什么、四季要怎样保养等等。如果书中存在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东西,岂不是误导读者,变相害人?

专家建议: 设立准入门槛

调查中,一些医学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建议,应尽快设定养生书籍准入门槛,使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为了保证养生保健书籍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市场上粗制滥造的伪养生书籍进行彻底清查,对无许可证者予以处罚,直至吊销出版社营业执照。

同时他们也提醒广大读者,购买养生保健类书籍时,要了解作者背景,弄清楚是否是医学界、营养学界的专家。即使书籍作者是专家,也最好看看作者精通的领域是否与该图书的内容相一致。例如纯营养方面的书籍,作者最好是有一定资质的营养师。此外,还应特别留意自己要买的书是否为正规出版社出版。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