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500强冲刺!
“富二代”无法实现自我救赎
别把“专家谈房价”太当回事儿
官员财产公开 每一小步都是飞跃
职教高就业率背后的重重隐忧
高校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富二代”无法实现自我救赎

尽管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议论不断,而且多是负面的评价,以至于公众一提到“富二代”就联想到“二世祖、混世魔王”之类的称号,但是从媒体对“富二代”调研看出,“富二代”群体中有很多有抱负、有理想、努力拼搏的人。每个群体都会有一部分行为不良的人,如果仅仅因为小部分人的胡作非为就否定整个群体,或许也是不合适的……(《中国青年报》10月19日)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经济命题,其实与对“富二代”的评价优劣无关。当然,应该理解这一部分“富二代”们的郁闷,也应该为他(她)们试图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为群体“正名”的积极态度和勇气鼓劲。

在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因为富家子飙车肇事案件频发,“富二代”群体的负面性社会评价存在被无形放大的一面。可以理解,愤怒的舆论拷问或者说是公共诉求,之所以将“矛头”对准了开豪车肇事的富二代们,不仅是在为死者讨公道,也基于自身的深深焦虑:面对富人豪车在公共空间内狂飙,公共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倒在胡斌车轮下的是青年谭卓,陨灭在魏志刚豪车前的是16岁的马芳芳,而将来,又会有谁在哪位富家子的马达轰鸣中灰飞烟灭?

无疑,透过富家子、豪华名车的外在标签,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拿闹市街道当赛车道、拿醉驾不当回事的富家子,“扭曲”的或许是个体的性格和品质,但“支撑”的却是群体性的弊病。炫富、奢侈、寡善,已经成为很多中国新富的“通病”。财富的无序挥霍和浪费,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失,直接导致了财富伦理的不健康。快速累积财富的同时没有塑造起优良财富伦理,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无一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后代——我们经常批评富家子大把烧钱,岂不知他们的父辈比他们还奢侈。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能指望“富二代”们老老实实开车上路吗?

所以,“富二代”问题也好、“富不过三代”问题也罢,根源在“一代”而不在“后代”。由此涉及的是财富伦理,而不是“教育问题”。这并不是富人群体的魔咒,而是整个社会财富运行机制不规范、不透明的魔咒——如果不能及时构建起财富透明机制,促动富人群体重塑健康的财富伦理,“富二代”将永远无法实现自我救赎,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王 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