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将会很快对“闲置”土地征收增值地价。
2008年5月,郑州市政府第174号令,对闲置时间满2年的土地,市政府将依法收回。半个月后,市政府进一步出台清查处置方案,称8月31日前闲置土地将被依法处置。时至今日,第三次下令,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查闲置用地。2年时间,三次政策剑指闲置土地,郑州土地市场化盘活在即。
促使理性拿地 平抑市场膨胀
杨 柳 郑州发展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其实,有开发商拿“地王”根本就不是用来建房的,而仅仅是为了当前拉升房价专用。参与竞拍天价地的开发商,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通过拿高价地,来拉升股价,接着配发新股,大量圈钱,再用于买地。如此循环,开发商做到了房市和股市的双丰收。而整个房地产市场,也将沦为资本的游戏场,房地产少了真正建房的,仅剩下地产了,这必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土地供应增加再多,如果被那些上市公司以低价买进,而不修建,整个房价还是要被他们操纵,想涨就涨,这样反而可能帮了倒忙。实际上,规范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还是要严查闲置地、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制度,不仅体现了政府促使土地出让市场和楼市回归理性的决心,更对以投机为目的的部分开发商产生震慑作用。从而达到理性拿地的目的,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地产市场的过度膨胀,同时使房地产在健康、平稳、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
减少囤地现象 加大供应量
严查闲置土地,将促使开发企业加快土地开发速度,这客观上会增加市场的供应量,未来两三年内将形成一个新增供应的小高峰。
此外,囤地现象将大大减少,开发企业土地储备模式会转变。过去的开发模式,一般企业会花大量的营运资金储备土地,一是为了将来的快速发展,二是把钱存进土地这个“银行”求增值。一些大型开发企业的土地储备量更是惊人。如果完全要按照新规定开发的话,这些开发企业的资金能否跟上,开发能力能否承受,融资能否及时到位都是问题。
所以,未来开发企业不惜重金大量买地的行为会减少很多,合作开发或者转让土地的现象会增多。严格执行清理闲置土地政策,会从根本上克服开发商过度囤地的问题,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市场观望情绪。不过,由于政策增加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作用是长期和缓慢的,估计对购房者以短期心理影响为主。还有两点可以看清楚,一是相对成熟的市场、管理相对规范的城市,市场所受影响非常有限;而运作效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企业应变能力更强,所以不用担心楼市因此会出现什么不适应现象。
付 晶 河南美景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平抑地价
迈向理性通道
上官同君 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查闲置土地,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利好。开发商尤其是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开发商,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势必加速开发。
首先,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今年下半年的供应不足。而从长期来看,由于开发商的开发速度加快,市场供应量的增速也将随之变快,这样,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以延续。
第二,利于平抑过快上涨的地价。近几年,各地地王频现,究其原因除了属于开发商的逐利游戏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获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一旦开发商在国务院土地新政约束下理性购地,则地方政府必将降低其通过土地获利的预期,这样,在推出相关地块时的土地起拍价将有所降低,从而利于平抑过快上涨的地价。
第三,打击开发商捂盘惜售的心态,利于平抑房价。房产火爆时期,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的现象随处可见,究其原因就在于开发商深知只要持有土地就不愁暴利。而在国务院土地新政下,开发商迫于土地持有成本大幅增加的压力,势必加速推盘进度。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开发商的捂盘惜售心态,市场供应也必将大幅增加,房价下跌将是必然。
第四,加速行业整合、洗牌的步伐,利于房地产市场早日迈向理性发展通道。目前,在炒地、暴利及融资的心态驱使下,很多开发商都持有很多土地,而且,其持有的土地已经达到或接近闲置土地费用征收标准,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被政府无偿收回的标准。在国务院新政下,土地项目转让将大幅增加,行业整合、洗牌步伐将加快,部分开发商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将利于房地产市场早日迈向理性发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