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善良
“被捐款”换编制背后的权利断裂
同权法案
体现国民待遇的平等
认识的模板
内地缘何也现“招工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内地缘何也现“招工难”
“招工难”原因何在 招工与求职“两难”并存 河南要喊务工者“回家”

本报记者 余英茂

眼下很多企业却遭遇“招工难”

一声呼唤反射出“招工难”现象(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外出务工兄弟姐妹,河南妈妈喊你回家”,10月7日,郑州火车站广场出现的这样一幅标语,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标语的背后,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似乎与“招工难”不沾边的河南等内地省份,如今也遭遇了“有岗无人”的烦恼。

然而,另一方面,街头茫然地四处找工作的求职者并不鲜见,职场似乎存在一种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两难”怪圈……

“招工难”席卷内地

10月7日,郑州火车站广场,郑州大学升达管理学院的16名大学生组成了一面标语墙,他们T恤上的蓝色大字“外出务工兄弟姐妹,河南妈妈喊你回家”吸引了众多眼球。“河南的一些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我们这样做是呼唤民工兄弟留在家乡作贡献。”活动的组织者说。

“我们河南也出现了‘民工荒’?”面对此情此景,有人不解地问。

据媒体报道,近期,珠三角、长三角等我国沿海地区又相继出现“招工难”,深圳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浙江7月份用工缺口达25万人,广州市劳动部门前不久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受访企业有招工意向。

眼下,伴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回暖,“招工难”也悄然席卷内地。

9月2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就连传统的民工大省四川也出现“招不到人”的局面,部分建筑企业开出了5000元的月薪吸引建筑工人。

10月12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发布9月人力市场情况称,目前我省多个行业遭遇了“招工难”,其中,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电子装配、餐饮服务四种行业缺工最为严重,操作工、营销人员、营业员、缝纫工、计算机硬件、装配钳工、内勤、焊工、营销经理、数控机床十大工种最缺人手。

据统计,9月参加省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和委托招聘的省内用人单位308家,提供各类岗位4166个;省外用人单位120家,招聘岗位68796个,报名求职者仅为7600人。为了应对“招工难”,省人力资源市场10月中下旬先后安排了三场大型招聘会。

“招工难”突出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缺口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在郑州街头,记者见到很多宾馆、饭店等服务型企业门口都贴着招工启事,二七区一家服饰有限公司的王经理坦言,当前郑州不少服装企业都出现了用工缺口,速冻食品、汽车制造行业也急需人手。

随着企业的用工需求迅速攀升,面对“有岗无人”的局面,不少用人单位降低了对求职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郑州一家知名速冻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感叹:“以前招工我们只招未婚青年,由于近一段企业用工大量增加,现在不但年龄放宽到了16~35岁,结过婚、有小孩的也可以接受,甚至身体健康、会写字的人也行,就这还招不来人!”

用人单位望眼欲穿,求职者是犹豫观望。“年初闹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愁订单。如今有了订单,我们又愁缺人手!”郑州一家乳品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需要招聘100多人,每天登记的求职者只有十几个,很多人登记后犹豫不决,参加面试的更少,招聘进行了很多天,现在还没有招够人。

为了尽快招到工人,有些企业提高了工资、福利待遇吸引求职者。东明路上的一家大型酒店的主管、领班、收银员、服务员、迎宾、保安等岗位都需要招人,提供的工作岗位有100多个。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目前招工比较难,他们提高了员工待遇,将服务员的工资从千元以下提高到1200元,用工仍然存在缺口。

不仅是省会郑州,全省很多地方的用人单位也正在为“招工难”发愁。

劳务信息网站中劳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的700多家企业在该网站发布了8万多个岗位的空缺信息,目前仍有近60%的缺口没有得到满足。而在9月底举办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秋季洽谈会上,有54家省内企业进场招聘,人才需求量近两万人。

记者电话采访了新乡、安阳等市的几家企业,听到了程度不同的缺工信息。安阳市内衣工业园的一位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9月中旬起安阳的针织服装企业订单猛增,生产进入旺季,服装厂的老板都忙着招收工人、扩大生产,然而,企业一时半会却很难招到需要的工人。

“招工难”原因何在

众所周知,河南系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为什么也会出现“招工难”呢?

专家指出,目前我省企业的“招工难”现象,有着阶段性的偶然因素。

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介部部长崔秀池认为,往年,三季度是我省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供应“充足期”,企业没有遇到过用工难问题。今年却截然不同,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我省用工需求下降,大批农民工到外地打工,逐步实现了异地转移就业,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了部分外出打工者回家务农、自主创业。随着经济复苏,我省企业第三季度用工数量“反季节”地大幅度增加,使得招聘企业多而求职人员少,不少企业也像沿海城市的企业一样遭遇“招工难”。

薪酬偏低,也是导致企业“招工难”的一大原因。在人力资源市场,正在查看招聘信息的郑州大学2009届毕业生李凌说:“虽然目前招人的单位很多,但是有几家企业能把工资开到2000元以上的?一个月拿这么点薪水,除去房租、吃饭等日常开销,手里还能剩下几个钱,所以有工作机会但工资太低的,我也不想干!”

在采访中,很多存在“招工难”的企业,却不愿意让记者在媒体上透露企业的名称,微妙之处在于他们给工人开的工资比较低。记者注意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数岗位的工资基本都在10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几百元。

谈到“招工难”现象,求职者刘女士认为,一些用人单位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千方百计想降低用人成本,不但工资较低,经常采取增加工作量、延长工作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利润,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工人节假日也不能休息,有时还恶意拖欠工资。员工如果没有休闲和进步的空间,不受尊重,缺乏归属感,企业“招工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求职者的看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同。崔秀池分析说,一些缺人的行业,员工往往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对求职者年龄有一定限制,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多数不愿意干这样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用工短缺。

前段时间发生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使打工者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受到公众关注。有些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较差,工作场所的粉尘、噪音、有害气体污染严重,不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职工的福利待遇差,缺乏安全感。

如今,很多农民工已不把挣钱当作外出打工的唯一需求,尤其是“80后农民工”,他们既想打工挣钱,又想见世面、长本领,求得自我发展。来自信阳的农村务工青年张秋生告诉记者,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正在日益增强,他们求职不仅注重工资的多少,还对职业前景、安全卫生、休息时间等十分关注。这些正常的要求如果企业不能满足,他们往往会“用脚投票”,不会为其打工。

招工与求职“两难”并存

就在用人单位在为招不来人烦恼的时候,很多求职者却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奔波。

据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测算:今年我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10万人以上,全省GDP预计增长10%,按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增就业8万人计算,经济增长只能创造80多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的20万个岗位,预计今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左右,城镇劳动力供求总体缺口在110万人以上。从整体上看,我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韦伟说,今年参加省人才交流大会的企业和求职者都比去年多,却出现了“找工作难和招工难”的双重难题:一方面是大量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才,求职者和企业陷于两难。

尽管今年我省举办的人才交流活动规模很大,效果却并不明显。国庆长假过后,省人才市场举办了又一次人才招聘大会,效果也并不理想。韦伟认为,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拥入社会,这些年我省已累积了上百万高学历的求职大军,今后,“找工作难和招工难”的双重难题有可能愈演愈烈。

目前我省出现的“招工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招技工难”,属于用工的结构性短缺。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我省服装行业普遍缺工,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最需要的还是有一定缝纫经验、马上能带来效益的熟练工,尤其是技术类人员最“吃香”。目前很多求职者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是造成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技术工人难的原因之一。中原区一家服装企业的人事主管向记者诉苦说:“我们招聘机械修理师的信息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挂出有一周了,来报名的人不少,却没有发现能够胜任的人选。”

河南要喊务工者“回家”

目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我国很多省市都出现了“招工难”,这种现象还有加剧趋势。对此,有人不免担心:“招工难”会成为长期困扰内地的新课题吗?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享受的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崔秀池认为,近年来,受我省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吸引,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入驻内地,河南迈入了工业大省行列,各地新办企业、新上项目日益增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用工数量将逐渐增加。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用工需求缺口很难立即补足。

化解“招工难”,企业应当从改变用工观念上着手。求职者刘女士建议,企业除了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还应当注重人性化管理,像深圳的一些企业借鉴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用工制度,给外来打工夫妇提供单间,就很受务工者欢迎。企业有了凝聚力和吸引力,就不会发愁招不来人。

招工与求职“两难”现象背后,是劳务信息不对称。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认为,“企业和求职者都很盲目,企业的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求职者得不到用工信息,双方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对接平台”。

据了解,为了破解招工与求职“两难”,全国多个省市已开始联手建设跨区域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打造“不落幕”的跨省招聘会。重庆市多个部门联手打造“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模式,建立劳务信息呼叫中心和劳务电子商务平台。我省也急需打造劳务供求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平台,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十分重视发展劳务经济,输出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当前沿海地区的产业快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新情况下,我省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逐年增加,如果优质劳动力继续大量外流,那么,“招工难”势必会成为一个长期困扰我省企业的问题。

“外出务工兄弟姐妹,河南妈妈喊你回家”,这声呼唤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不无担忧地说:“多年来,我省的很多技校都和沿海地区的企业签有协议,我们一直在给外地培养、输送大量人力资源。在搞好劳务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把优质的人力资源留在家乡作贡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