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大舞台
风雨14年 “家”有展会渐长成
大板车之歌
办案民警遭群殴负伤
捣毁一闹市黑网吧
《台北知府》预热演练
河南喜摘三朵花
女婴被弃小区
居民争相领养
路旁惊现带血手臂?
牛年画牛 牛年看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板车之歌

王振洲

郑州日报社印刷厂正迁往新址,那么沉重的机器吊车轻轻一抓,扭扭身子就放到了汽车上,从装卸到运输全部机械化。看着操作吊车轻松自如的工人师傅,我想起了上世纪50年代拉着架子车行走在街头的搬运大军,那是一条闪耀着劳动者光辉的风景线。

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郑州,新中国成立前沦落为一个破烂不堪、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小城,百业凋零,几乎没有像样的工厂,许多市民在饥饿线上挣扎。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郑州迅速焕发青春,继3年经济恢复之后,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仅1953年就有“三六三”电厂、郑州一棉厂、郑州纺织机械厂、面粉厂、自来水厂等一批企业相继破土动工,为迎接1954年省会迁郑,包括各厅局委在内的省府工地,在几平方公里范围内摆开战场,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大建设带动商业、服务业红红火火,百货大楼、艳芳照相馆、广州酒家等相继建成迎客。这么多工程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是靠郑州搬运公司的职工,用架子车、马车一车车搬运的。

成立于1950年的郑州搬运公司,一开始全靠人力搬运,直到1951年才买了一辆四吨货车,随着建设高潮的到来,搬运任务日益繁重,1954年搬运工人接近6000人,那时候不管白天或是晚上,只要出门上街,都会碰上搬运工人,他们拉着重重的车子,栉风沐雨,冒雪踏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保证各项工程顺利进行,建筑材料好对付,而机器等大件物品却让架子车、马车无能为力,搬运工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一种大板车,下面是胶轮,上边钉着厚厚的木板,十来吨重的大物件都敢运,当大板车出现在街上时,许多行人驻足观望,惊叹不已。

每辆大板车一般都是十几个人,每人一根绳子,在有节奏的号子声中齐心使劲拉。当时郑州多湿土路,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气力,遇到坎坷不平的路段,一个个胸脯几乎贴到地上,垫肩磨破了,肩膀上磨出道道血印,绝没有一个人的绳子会打弯儿,停车休息时,往往到路边小店一个人打上二两白酒,有时买上一把花生米,有时什么菜也不要,端起小酒碗,脖子一仰,三两下肚,然后大手在脸上一抹,往外一甩,甩去了汗水,也甩掉了疲劳,满脸惬意,高声说笑。

我曾采访过几位搬运工人,他们都为自己能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感到自豪。谈到辛苦,他们说:“要说不苦不累那是假的,可我们一想到国家建设好了我们日子会更好,就浑身是劲儿,我们也是在为自己干活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