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记者节·感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因为我们是记者
当图编的一百多个夜晚
“编外记者”的侠义人生
难忘地震灾区7日行
头天做记者就中了“头彩”
来自豫西北的感动
做一名快乐的小记者
建业:我的“好兄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来自豫西北的感动

来自豫西北的感动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办公室组织中央驻豫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进行集中采访新农村建设帮扶报道活动,郑州日报作为唯一市级媒体被邀请参加,荣誉和责任让我既激动又紧张。

10月28日早上,秋雾弥漫,挥别熟睡的妻儿,踏上采访的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豫西北这些欠发达地区农村怎么建?能建个啥样?这些疑问一直环绕着我,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每天都被一种精神感动着:驻村帮扶队员背井离乡倾情帮扶贫困乡亲,大学生放弃城里工作,回村带领群众致富,成为新农民的领头雁……

之后的一周采访时间内,我先后抵达鹤壁、安阳、濮阳、新乡、焦作、洛阳、济源、三门峡,采访了50多个村庄,漫长的采访旅途,并未让我疲倦,因为当我看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整齐干净的农家小楼,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当我看到越来越多农民挥别“出行难”、“饮水难”,当我看到住着小洋楼的农民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富足的生活时,那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汗水群体让人感动,是他们让更多农民享受发展的成果,一点一滴实现农民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采访中,介同彬,这个名字让我久久难忘,虽然他只有35岁,但他不仅把自己的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还带领300多养殖户走上致富路,他就是鹤壁市淇县袁庄村支部书记。几年前,这里的百姓还是守着几亩地,过着穷日子,出门一脚土,下雨一身泥。介同彬2002年投身当地“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利用专业特长,先后带领两个村的群众走上致富路,村里每年的养殖租赁收入达70万元。

在安阳采访时,崔新丽爱心故事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安阳市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办公室的一名普通职员。2007年元旦,刚刚新婚燕尔的崔新丽得知安阳市福利院正在举行“孩子们,‘妈妈’带你回家过年”的活动,她动心了。崔新丽来到了福利院,这是她第一次见到雷雷,一个双耳失聪的孩子。“我当时就掉泪了”,崔新丽说,“因为有听力缺陷,雷雷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很可怜。”

2007年的新年,一个刚刚组建的小家庭,就这样,多了一个两岁的孩子。

“你打算把雷雷抚养到什么时候?”记者问崔新丽。“长大成人吧,现在正筹钱帮助雷雷植入人工耳蜗,让他逐渐恢复听力。”说这句话的时候,崔新丽显得异常坚定。

一次难忘的采访,就是一次洗涤心灵的历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承载着农民的希望,那些常年与百姓同甘共苦奉献青春的驻村帮扶队员们,你们的智慧将不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