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检察院后勤中心
一年节约24万余元
团市委即日起征集
爱心机构爱心医院
河南出现首个
甲流死亡病例
中国工商银行前三季度
税后利润超1000亿元
依法管理城市养犬
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健康
管城区社区党建实现新跃升
图片新闻
公告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上接第一版)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98.9%;新社会组织中党建覆盖率达81.5%。基本实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较好地消灭了社区党建的“空白点”,巩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拓宽视野 灵活选育 社区干部队伍素质更加优良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是社区党建工作发展进步的关键。在抓好街道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上,各县(市)区采取公开选拔、机关下派、社会选聘等多种方式,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选拔、壮大社区干部队伍。特别是今年,结合社区党组织换届,全面推行“三推一选”、试行“公推直选”办法,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配备专职党务副书记或干事,切实加强社区党务力量配备。

通过换届,全市每个社区都有5~7名专职干部。二七区面向社会公开选拔85名优秀“大学生社区干部”,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中原区桐柏路街道党工委从街道选派13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

全市各级党委着眼于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每年对街道社区干部轮训一次。近三年来,市、区两级共轮训街道社区干部3000多人次。

多方筹措 加大投入 社区党建保障网络更加健全

全市各级党委积极探索支持社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拓宽党建经费来源渠道,加大财政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为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经费保障。

三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拿出4500万元用于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目前,全市90%的社区办公综合用房都达到了400平方米以上。积极落实社区干部各项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全市社区书记、主任平均月工资850元,先后有17名优秀社区干部被提拔为科级干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用待遇来拴心留人,充分激发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管城回族区从2006年开始,把每个社区每年1万元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出台了相关意见,规范经费使用,确保专款专用。稳定的党建经费保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带动了社区群众性党建活动的兴起。如今,全区建立了109个红歌会、70个读书会、230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部得到党建活动经费支持,大力开展了幸福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激发了社区党建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搭建平台 盘活资源 共驻共建新格局逐步形成

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区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是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鲜明特征和现实需要。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以“三级四方共建”活动为总抓手,形成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全市70个街道、571个城市社区建立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内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机构或协商议事机构721个,超过90%的驻区单位参与其中,1196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广大街道、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党建联席会的组织协调优势,通过“支部联建”、“结对共建”、“共驻共建”等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整合社区资源,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

二七区各街道社区与公共单位共同举办“邻居节”、“一家亲”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调动了辖区公共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全区公共单位先后为社区建设投入资金755.4万元,提供人力、技术支持10万余人次,开放文化、学习、健身、娱乐场所100余处。

中原区棉纺路街道党工委主动上门服务,为河南海森房地产公司解决经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公司主动承诺每年帮扶街道10名困难党员。

新密市公共单位与社区结成共建对子35个,商运街社区同新密市中医院结对共建,三年来受益群众达9000余人次。

新郑市新建路街道党工委在是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律师、培训3名人民调解员,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金水区鑫苑社区实行“两委+协会,协会带群众”管理模式,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公司积极互动、相互支持,居民热心社区建设,整个社区温馨、靓丽、祥和,成为我市和谐社区的典范。

创新载体 分类指导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选准载体,开展活动,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永葆党员先进性、深化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党组织针对社区自管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改进方式方法,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党员与困难群众“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活动、建立“爱心超市”、推 行党员公开承诺制等活动载体,努力为社区各类党员展示先进性、发挥模范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金水区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21个高标准“红色家园”,推行党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对社区各类党员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教育和全程监督,做到教育不断档、管理不断线,有效实现了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一站式”。

惠济区每季度开展一次“五星党员”(学习星、关爱星、团结性、帮带星、奉献星)评定活动,搭起了社区党支部与居民沟通的桥梁。上街区推行“党员议事提案制”以来,收到各类提案1722份,已经得到解决1583份,群众满意率达98%。

荥阳市开展流动党员“设岗定责” 、认领“社区公益岗位”、“党员责任区”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树立新形象。

全市广大社区党员无论是抗击冰雪自然灾害、抗震救灾等重大斗争,还是治安巡逻、爱心奉献等日常小事,“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无不得到充分展现。

强化功能 拓展领域 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群众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各县(市)区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大力推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大胆探索社区服务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新路子,开通党建网站、服务热线,搭建现代化服务新平台;创办爱心超市、培训中心、服务站点,建立开放、共享、惠民的服务窗口;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服务组织、服务品牌,使全市各种形式社区服务蓬勃兴起,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金水区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设有社区党建、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社区警务、卫生服务、民事调解等服务窗口。经八路街道还成立惠民公司,接管“无主管楼院”27个,开展便民服务。

中原区开展“双扶双带”活动,针对下岗职工党员的实际,通过思想帮扶、技能帮扶,鼓励党员带头就业,带领创业,使630名困难党员成功创业,带动17340名困难群众走出困境。

登封市3个街道、2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建立起了市、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各级服务中心公告服务电话、开通党建网和远程教育网,提供服务项目20多项,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快速通道”。

中牟县组织引导社区党员、机关党员开展以“举办一次党员奉献日,上好一次党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进行一次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评选,走访帮扶一次困难党员、困难群众”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

三年来,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法律、体育“六进社区”活动1200多次。通过各类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各类社区活动激发了党员群众友爱互助、乐观向上、崇尚文明的精神,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