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楼垮垮和楼脆脆晃动着同样的黑影
“腾岗换人”看背景
茅于轼会不会觉得盖茨是个傻子
说得好听做得难看怎么办
令人匪夷所思的呼吁
“鸟巢一代”在想什么?
一对年轻夫妇的两难困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说得好听做得难看怎么办

对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做法,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也提出了异议。他说,知名人士推荐的做法在国外是屡见不鲜,但在我国现有国情下,这一招是否能推广,能否在推广中发展和完善,“令人心忧”。(11月13日《钱江晚报》)

推荐上大学,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恢复高考前的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歪嘴和尚念歪经”,因当年的“和尚”与“经”都有问题,“经”被念歪是难免的。历史记忆告诉今天的是:所谓的推荐上大学经权力的介入,很快就变成了“走后门”上大学。社会时空不停地转换,三十多年过去,眼下又见推荐上大学的说法。

人们总是善忘,一些人大概已忘记了当年高考制度恢复的艰难。高考的恢复,是国家和时代的一个拐点。它是不依赖背景,多数人群体中的个体向上走的一条有效通道。现行的高考制度,从一开始就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只是一项没有最优条件下的次优选择。无疑,到了今天,这项制度已积累了更多的弊端。改革的思路肯定是对的,但推荐制却让人难明其妙。

推荐制大门一开,理想的状态是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能顾及本学校的利益,能坚守人格,向北大举荐最好的学生。但是,坚持阳光、透明的原则,会不会变异成说得好听,做得难看?始终置于外界监督之下,若缺乏制度做保证,如何操作?在本土充满道德沦丧、诚信危机的情势之下,借推荐制弄虚作假,权钱开路,它不会比官场上的买官卖官更有难度。

改良一项既有的制度设计,有破除,总要有更好的设计来填补才行。完善一项制度很难,而推行一个馊点子却很容易。现阶段的本土,高考是唯一还能体现相对公平和公正的领域,如果这一领域再被权势所左右,暗箱操作者建立起新的利益链条,那教育就真的要祸端不断了。就是说,推荐制如果在施行中成为了一项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特权,则会对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造成极大的破坏,贻害将极为久远。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