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学历城管的社会讽喻
齐齐哈尔的水价为何能逆势下调
走程序
番禺全民讨论垃圾
焚烧事件有助科学决策
矿难为何如幽灵一样挥之不去
“气荒”:追到深处还因利
疯狂追求优质教育
矛盾的80后爸爸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气荒”:追到深处还因利
“断气”之苦 化解“气荒”需多管齐下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哈尔滨告急、杭州告急、武汉告急……寒潮袭击下,中国从北到南部分城市天然气供应吃紧。虽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供应方称全力保供,然而不断有城市上演“断气”之苦:武汉出租车加气站停摆,杭州机关单位停止燃气取暖,一些地方的工商企业被迫停气待产。

此次大面积“气荒”凸显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也引发社会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关注。

“断气”之苦

11月中旬以来,重庆市民深受“打车之苦”——大多数出租车都在长时间排队加气。为缓解加气难,全市启动紧急预案,对社会车辆执行错峰出行、限制加气。

在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政府大楼内,往日散发热气的空调停止运行,办公室内冰冷,工作人员都穿着厚厚的外套,一些女同志手上还抱着热水袋取暖。

因为天然气短缺,杭州市发改委紧急通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立即停止使用市及以下机关的燃气空调,涉及市政府大楼和下城区政府大楼、拱墅区政府大楼等。

随着北方强冷空气南下,一些南方城市出现大规模的天然气供应缺口,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所有的“断气”城市都采取了应急措施,限制工业用气,保证居民生活用气。武汉市甚至动用公共财政,对全市8000多台“气改油”运营的出租车每车每日补贴100元。

普通群众的过冬日子也受到影响。武汉市的采暖停气名单甚至包括部分大学等,即使在确保供气的碧水花园、徐东小区等多处居民区,因管道压力减弱导致炉火微小。

一些企业遭受“气荒”的冲击更为严重。武汉市最大的用气企业明达玻璃(武汉)有限公司挣扎在生死线上。往日,该企业用气量占到武汉全市总用气量的十分之一,每日天然气用量为14.5万立方米,然而北方地区遭遇暴雪袭击后,目前企业的天然气供应量只有约7万立方米。

公司经理敖万志说:“整个工厂已经停产一个多星期,如果缺气时间长,公司将面临倒闭。”

用气“警报”拉响背后

事实上,2004年以来,“气荒”现象就在南方一些城市不断上演。

剖析此次“气荒”的直接成因,中石油等供应方表示,受雨雪天气影响,华北地区巨大的用气增幅给整个管网运行带来困难,国家紧急调配“西气东输”管道部分天然气,对长江以南城市实施减供措施,管道沿线的南方一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雨雪天气只是此次‘气荒’的诱因。我国的天然气供应本来就比较紧张,就像是走钢丝。到了冬天,一遇到恶劣天气,就陡然拉升需求,造成了紧张局面。”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加剧了“气荒”的蔓延。受工业好转形势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工业用气明显上升,居民应用也日益普及。在杭州,60%的天然气用户在使用天然气热水器,部分住户还用上了地热、散热片等高能耗取暖设备。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措施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要求改造设备,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上石油价格今年不断攀升,价格较低廉的天然气自然备受企业青睐。杭州市目前1100多台使用天然气的锅炉中,有500台是在今年的能源改造中新增的。杭州诺贝尔集团采购部经理余昌江说,集团近两年引进的新窑炉设备,只安装了天然气输气管道。“今后再上新设备时,企业可能要改变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气荒”泛滥之际,舆论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天然气垄断企业试图通过“断气”来推升气价。中石油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集团动用储气库来满足需求,每天提高2000万立方米的供气量,目前管网已经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指出:“天然气的投产要根据有关供气协议,既然签了协议,为何生产跟不上,又为什么在冬季用气高峰的时候出现供应不足,这值得深思。”

关于这一点,林伯强分析说,由于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是事实,“供应方没有太多动力,必然缺乏积极性”。他指出,天然气价格一直是由政府定价,价格机制改革探讨已久却没有进展,价格没有随着市场供需发生变化,这进一步恶化了供需矛盾。

化解“气荒”需多管齐下

天然气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现实无法回避,专家建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从短期和长期,境内和境外多个环节着手,多管齐下方能有效化解不断上演的“气荒”。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气荒”的关键在于供应能力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不匹配,我国缺乏相应的天然气储备机制,还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加之国内的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生产和运输局限在个别石油公司,各石油公司之间的管网又缺乏联系,资源调配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储备机制固然重要,缺乏足够的气源依然是难为无米之炊。”林伯强强调,“国家同时还必须加快拓展新的气源,在国内气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以从根本上保证气源充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产量今年预计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达110亿立方米左右,未来天然气需求将有相当部分依赖进口。

广东省当下天然气的供应现状印证了专家观点。与国内多个地区陷入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相反,目前广东地区供气稳定,尚未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其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的长期协议气。专家建议,经济实力强的省份可以考虑去境外购气,这对缓解“气荒”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近几年,“气荒”迫近也招致社会对于天然气市场垄断局面的诟病。林伯强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低于实际价值,与同类能源价格相比偏低。“价格机制不顺是导致‘气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必要尽快理顺价格机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大势所趋。否则,‘气荒’就会不断上演。”

目前,我国天然气使用中居民用气占比相当大,未来天然气价格调整将极大影响百姓的日常起居。鉴于此,专家建议,涨价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慎重考虑,理顺定价机制需要一个过程。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