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大代表“晒”述职报告应成制度常态
作家富豪榜给文化指出一条红尘路
儿嫌母丑的自卑感折射教育缺位
蜗居版全家福
“装忙”成职场生存新哲学?
大学生借“国考”练兵 积累就业经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作家富豪榜给文化指出一条红尘路

2009 中国作家富豪榜11月30日由《长江商报》独家发布揭晓结果。今年是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第四次发布,依旧是公布前25位作家名单以及版税,与去年不同的是,曾获两届第一名的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今年未能成功卫冕,以1700万元的年收入屈居榜单第二名,而“童话大王”郑渊洁以2000万元的年收入荣登首富宝座,比去年的“首富”收入多出700万元。今年作家富豪们整体似乎比去年更富有,后起之秀不少,但啃旧作的也大有人在。

犹记2008年的作家富豪榜公布时,陕西网友震惊而愤怒,因为陕籍作家贾平凹和陈忠实都没有上榜,而贾平凹当时刚刚凭《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陈忠实今年依然未能上榜。这意味着,这个作家富豪榜,是伴随消费时代而生的,和主流文学的经典写作时代是分野的。

从自由写作的角度而言,不慕财富的写作和追求畅销的写作都值得尊重。但是,文学是人学,有市场能传播才至为关键。作家们追随畅销时代的主旋律,和市场形成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也契合了消费文学时代的需求。因此,拿贾平凹和郭敬明相比,不合时宜。

从今年富豪单的情况看,上榜作家呈现出极强的流行化属性。郭敬明、韩寒等新新人类的偶像个性作家依然是畅销的主流;郑渊洁、杨红樱则是少儿流行故事的写作高手;易中天、于丹更是大众化的“学术明星”。总之,这些作家不主流、不传统、不经典,但是绝对畅销,拥趸不少,这就够了。

就此意义而言,作家富豪榜不仅给作家们标树了一个市场化写作的标杆,也给文化拓展了更红尘的大众化路径。更重要的是,上榜作家的文学,不求雅而求信和达,输出的是不用费劲就能娱乐和审美的文化营养快餐,这比正襟危坐、绞尽脑汁去理解传统文学的经典大餐,要轻松许多。并且,作家富豪榜单不仅仅给大众文化添了娱乐的作料,还给有志于码字的人以信心——就像那个号称初中毕业,却写出大红大紫网络小说《鬼吹灯》的“天下霸唱”(张牧野)。在全民写作的网络时代,富豪作家榜不仅是文化快餐,还是催生更多年轻人文学梦的催化剂。

流行和不朽,并不是有你没我的绝对,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在当时成就了洛阳纸贵佳话。现在,《三都赋》依然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还有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王勃,在南昌一气呵成《滕王阁序》,现在还不照样是文学经典?白居易的诗够不朽够经典吧,而当年白先生在长安时也是比易中天还要流行的“诗人明星”,他写诗不仅追求“妇孺皆知”,甚至被长安街头的浮浪子弟刺在身上。也说不定,当下这些上榜作家的某部现在流行的作品,就不会成为未来传世的经典。

所以,文学的审美和娱乐效应,并不只有曹雪芹、蒲松龄那一种寥落江湖之远忧愤贫病而写作的模式,也有魏晋风度引领潮头的潇洒写作,更有李白仗剑走天涯式的豪侠写作,更有关汉卿零落教坊倡优和李渔留恋风尘式的写作。只要作品符合人学的审美趣味,只要文学是红尘白浪的典型艺术化描摹,文学就能兴于时传于世。

再看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们能成为千万百万富翁,那不是体制内的权威机构评出来的,也不是精英书评家吹出来的,而是读者买出来捧出来的。这种畅销和流行,事实上已经实现了文学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使命。如果中国作家当真能靠码字成为亿万、千万、百万富翁,这未必不是文化盛事一桩。 张敬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