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魔法钱包》
酒精会杀死脑细胞吗
蜜蜂张街道办
博客丛林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地久天长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冷幽默”式的艺术表现

杨晓敏

秦德龙1990年在《百花园》发表小小说处女作《人生的红房子》,次年以小小说《掌声》在《小小说选刊》上亮相。以他的刻苦勤奋和对小小说艺术的不懈追求,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批深刻反映现实社会人生、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小小说力作。

《正步走》显示了秦德龙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丰富的同情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这种观察的准确度就在于抓住人物的行为特征。一个从服刑的劳改农场逃跑的单身汉,隐姓埋名当上了下窑掏力的矿工。当公安人员循踪找上门时,已经是八年以后的事了。八年,可以埋葬过去的一切,唯独不能改变的,是他在劳改场穿着囚服练就的“正步走”。这种规范得“已经达到接受检阅的水平”的正步,早已渗透到他的血液里,就如同著名作家许行小小说名篇《立正》中的那个国民党俘虏一听到“蒋介石”三个字就要“立正”一样,异曲同工,这个早已脱胎换骨的逃犯一听到公安人员的口令,就“下意识地挺起了胸脯,将双臂甩得规范而又威武,一双皮鞋也被他跺得咔咔响。”理所当然的,他一甩正步,就无声地宣告了自己的身份,当公安人员喊出他真名实姓时,他伸出了双手。结局是出人意料的。也许是作者不忍心让笔下的主人公再回去遭受牢狱之苦,他给这篇小小说接上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公安人员没有给他戴手铐,而且当众宣布,他没有罪,之所以来找他,是接他回去平反的。读后令人心情压抑沮丧,对社会无端造成的对人性的摧残,对精神的戕害进行了控诉。

秦德龙很会给自己的小小说起题目,《水中望月》就是既点题又让人产生联想的一篇。民工茂恩和弟兄们晚上到公园去看城里人跳舞,作品一开头就点出了月亮:“月亮弯弯地笑着,把爱洒向公园的夜晚。”这样美好的夜晚仿佛只属于城市的红男绿女,没有人去注意这几个“隔岸观舞,向舞场馋馋地发射眼球”的民工。只有具有作家的眼光和情怀才能注意到他们。他们看见了刘科长的儿子与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蹭着肚皮,看见了城里人尽情地享受生活。他们议论纷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买票进舞场,像城里人那样潇洒走一回。作为读者的我完全理解民工兄弟的念头,他们劳作之余,精神生活贫乏得几近空白。如果说娱乐是人的天性之一,我们的城市还根本无暇顾及为它作出了巨大奉献的民工们的这个天性,忘掉了他们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年轻人,他们也应有共享现代娱乐生活的权利而不仅仅像工蜂那样终日劳作不息。当这几条汉子决定买票进舞场时,我们应该鼓掌而不是奚落。可是,售舞票的小姐却比我们冷静得多,她委婉地表示“谢绝入内”,让民工兄弟们无地自容。是啊,你穿着汗渍麻花的衣服、露着脚趾的破胶鞋,进去和谁跳舞,不跳,进去干什么?原来售票小姐也是打工妹,并且是他们的老乡,她不忍看着老乡白扔舞票钱。夜幕下,民工兄弟们爬上了河边的柳树,看着“舞场里的城市男女煮饺子一样翻滚不已。”结尾照应开头,弯月映照在水面上,这是一个现实版的“水中望月”的故事。

《聚会》是秦德龙小小说创作收获的另一枚硕果。写同学聚会题材的小说散文出现过不少,而秦德龙的《聚会》独辟蹊径。一位年迈的老教师收到学生聚会的邀请,竟然是向当年的老师背诵古文——《陋室铭》、《鸿门宴》、《石钟山记》、《琵琶行》……已不再年轻的学生们轮番上台,把这些课文背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结尾处,所有的学生都站在老师面前齐声背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此情此景,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陪着老泪纵横的老教师唏嘘不已。这篇小小说被某出版社以“让中学生受益一生”的冠名收入集子再版,并获各种奖项,是有它的道理的。

秦德龙属于探索性很强的作家。多年来关注着“正在发生时”的现实社会人生,并不断地有所发现和思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