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新文化发展观下的旅游新格局
科学评价领导 让群众敢说话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积极推进“强基转型”工程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科学评价领导 让群众敢说话

马宏伟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干部考核工作的新要求,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被贯穿于干部考核工作的全过程。

实现考评方法的科学化,重点应突出“主体、程序、手段”三大要素。在主体上,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树立群众满意是最好的政绩的观点;在程序上,要坚持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统一,考评过程公开、透明,这个公开、透明应是在群众中的公开、透明;在手段上,要坚持系统科学、灵活多样、简便易行。其中,《意见》强调,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加强集体研究和综合分析,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这充分体现了用群众的观点考核干部的政绩观,也充分显示和表明:干部考核的示范意义重大,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通过新的考核方式就是让领导干部都知道,你的升迁在于群众,而不是某个领导,你当一天领导干部自然就要老老实实地为群众干一天实事好事。

用群众的观点考核干部政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领导干部的政绩都是在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中实干出来的,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任何领导干部都不可能有什么政绩。同时,人民群众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评判者,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如何,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对政绩的评价也最有发言权;领导干部有没有政绩、政绩的大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根本的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谋利益。只有把个人的政绩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政绩。

要扩大考核民主,要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就要扩大群众参与面和群众评议干部的权重,就要实现考核方法民主化,又要实现大多数群众意见。首先,要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要确保考核结果的全面准确,必须坚持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参与权、选择权。干部量化考核的有效基础就是数量基础,只有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人群中进行量化测评,其数据才具有科学性,这与干部考核的民主化是相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采用领导考核、同级考核、下级考核与其他人员考核四者相结合的多方位、多角度考核方式,把参与干部考核测评的人员扩大到被测评人员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外单位相关人员。其次,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群众有权知道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多方面的情况。量化测评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反映了领导干部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将测评结果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使群众从简单的数字中就知道干部的德能勤绩,把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落到实处,同时也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领导干部,消除群众的一些误解。最后,要尊重民意,把来自广大群众的评价结果作为实绩分析和领导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评价是实绩分析的重要内容与依据,更带有根本性。因此,我们要把实绩分析和领导干部提拔重用的重点放在听取群众评价上。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个别谈话、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获取评价意见,不断扩大和拓宽群众评议的范围与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地把“以票取人”、“因成见评人”的消极影响规避到最小限度。既重视群众的看法,又重视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确保群众评价真实性,切实把群众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充分体现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分析和提拔重用当中。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如何,引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如何,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责任重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作为农村基层的一级党组织,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发挥着组织保证作用,在联系群众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着引领带头作用。我们在对每一位机关领导干部量化测评时,不仅每个机关领导干部都要参加对其他干部的测评,还请上级相关业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基层各行政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广泛参与对机关干部的测评。村级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农村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针对建设新农村这一新要求,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强基转型”工程,即“强化基础建设,干部党员向学习型、服务型转变,农民群众向技能型、保障型转变”,把该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抓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基层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了对传统阵地的巩固能力、对新生阵地的跟进能力、对惠民阵地的拓展能力、对边缘阵地的引导能力、对队伍阵地的建设能力,筑牢建设新农村的执政基础、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在对村干部量化测评过程中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促进了机关的作风建设,衙门作风、官老爷不见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消失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极大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战斗力、执行力。努力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一个关键之点就是,如何防止这种新机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走了过场、被人钻了空子。因此,《意见》强调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探索实绩“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是新时期党对我们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我们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我们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不能等闲视之。都要按《意见》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系荥阳市乔楼镇党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