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房市的茶几上摆满了“杯具”
《蜗居》是最生猛的现实主义
超“常规”
我爱南京长江大桥
老板宣誓不欠薪的“道德幻觉”
中原冬泳人的激情与传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蜗居》是最生猛的现实主义

剧红是非多。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某司长在一次讲话中说:《蜗居》是靠荤段子、官场、性等话题来炒作,社会影响低俗和负面。这个电视剧当真低俗到那步田地吗?看过的人都知道,《蜗居》的荤段子并不见得出众,随便什么手机短信的荤段子都要比它精彩多了,黄色台词也不见得多么露骨,似乎最多是剧中的宋思明对他的小三海藻说了句:“晚上让你吃棒棒糖。”观众都猜得到棒棒糖指什么,但是棒棒糖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算是很文明的比喻了。

那么观众热捧《蜗居》当真是爱它的低俗吗?还是编剧六六说出原委:“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的,热捧《蜗居》的人们,是在其中玩一个“找自己”的游戏。

每个正在忙着还房贷的人,都从海萍身上看到了可悲的自己的影子。有一位作家做了调查,他说在北京,身边朋友税收后纯收入超过一万元月薪的,一定占不到10%,也就是说,有90%的普通都市白领,月收入不足万元,而北京五环内的房价均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15000元以上,他们要买一套130万元的房子,首付20%,贷款25年,月还款就是8000元以上,约等于他们一生就被捆绑在这一百平方米上头。

又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北京电视台临时停播了《蜗居》,知情人透露,是因房地产商的公关,以及剧情中的官商勾结强制拆迁老城区,疑似与某案有关联。房地产商为什么害怕《蜗居》呢?因为它刻画了新一代中国式房奴的典型形象,解释了这个行业的某些潜规则:地是怎么拿到的,拆迁是怎么实施的,房地产的利润是怎么实现的。

还有,房地产商也许还害怕《蜗居》一剧会惊醒梦中人,怕房奴或者准房奴们不干了,不跟进了,索性改变生活模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看完《蜗居》,果然觉悟了,打算把自己辛苦购置的房子卖掉变现,也让按揭25年、每月6000元贷款的噩梦终结,全家打算到小孩上幼儿园的社区附近租房。他们决定不再做房奴,重新过无产阶层的生活,房奴生活表面中产,实则不堪其累,何苦呢? 巫 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