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志愿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科学发展观引领郑东新区建设
劳动力市场与农民工城市化
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市融合
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科学发展观引领郑东新区建设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回顾郑东新区的建设历程,正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通过国际招标、市场化运作,郑东新区已完成投资730亿元,竣工建筑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道路通车里程220多公里,景观绿化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作为一位东区的建设者,对郑东新区的建设历程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一、郑东新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科学发展,这就要求进行科学决策。郑东新区起步之初,进行国际化招标,组织专家评审,优中选优,从而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方案确定后,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定了下来,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规划,保证了规划执行的严谨性。从郑东新区六年多的建设经验看,基本上按原规划实施没走样,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这主要得益于领导率先垂范,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维护规划的科学性;也得益于广大建设者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和执行规划的自觉行动。可以说,科学发展在东区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郑东新区的建设自始至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坚持和谐拆迁、文明拆迁,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开了好头,起好了步;同时,高度重视被拆迁农民安置和农民工就业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优先照顾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从垃圾清运、围墙砌筑、基础回填等方面给予照顾,尽量满足失地农民的要求,照顾他们的利益。没有因为拆迁引起重大的上访事件,从而保证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郑东新区的建设,从规划之初就引入了共生城市、生态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生态城市。通过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二是环形城市。通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环形道路及CBD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三是共生城市。新区规划重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四是新陈代谢城市。借用生物学的概念,通过组团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五是地域文化城市。规划体现了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特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郑东新区城市绿化率达35%以上,更有水域面积达6.8平方公里的有城市之肺之称的龙湖和贯通整个城市的金水河、东风渠、七里河、熊儿河连成的水系,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水系的建成对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粉沉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都有重要作用。

在郑东新区建设过程中,提出要率先在全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和“东区建设要以科技引领技术进步,科技助推东区发展”,鼓励广泛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鼓励对现有技术进行突破与创新。并率先建成了郑州市首个使用风能、太阳能和雨水回用系统的学校——郑东新区康平路小学。这个学校的建成,对培养学生节水意识,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郑东新区开发建设的亮点多多,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必将获得圆满成功。 霍 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