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票儿
首长秘书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老郑州的早点小吃

杜丰芮 王瑞明

郑州早在清末年间,还是个小县城,人口并不多。卖早点小吃的摊市多集中在老城大十字街四周(东、西大街与南关街交叉口)。几乎全是回族群众经营。随着京汉、陇海铁路在郑交会,火车站商风劲吹,成为豫、陕、冀等省棉花交易集散地,人口剧增。早市小吃也与时俱进,纷纷转移到车站商圈的大同路、德化街、十字街心(现二七广场),后来又延伸到河北沿老坟岗一带。

卖早点的摊贩们,每到东方露出一抹熹微的曙色,已出摊在街头做好了准备迎接熙攘到来的客人,经常可听到接二连三的叫卖声“滚开的绿豆面丸子、热乎乎的胡辣汤、豆沫、烧饼、焦油条……”,把郑州的早点市场渲染得热闹非凡。

老郑州的早点小吃,早先不外乎豆沫、豆腐脑、胡辣汤、绿豆糊涂、小米稀饭;羊肉汤、羊双肠;包子、烧饼、窝窝头;油条、油馍头等品种。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郑州商埠热闹后,各地来郑谋生的商人增多,早点小吃又增添了不少新花样。如锅贴、煎包、炸菜角、缸炉烧饼、葱花油饼、鸡蛋灌饼、热干面、豆浆、莲子稀饭等等。在繁多的早点小吃中,最受平民百姓欢迎和喜爱的有绿豆面丸子、胡辣汤、羊双肠、豆沫、豆腐脑、包子、烧饼、油条,被誉为早点中的“八大金刚”。(譬喻很稳固,久吃不衰之意)。据老人们介绍,特举几例,如西哨门(西大街口)的马家绿豆面丸子,用绿豆面配以白萝卜丝或黄豆芽和成稠面糊,加上葱末、食盐、五香粉,用手挤成核桃大小,放入油锅炸制黄焦而成,既可干吃,也可煮食。旧时,出力人、农民进城或赶会,往往带上自家的蒸馍、窝头或烧饼,买碗丸子汤,放上香菜、辣椒油和醋。将馍泡到汤里,汤不够,还可添汤,吃起来酸辣味美,实惠又热乎,它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早吃。顺河街沙家的豆沫,将小米淘净泡透,用手指能捻成粉为宜,同焙制好的花椒、大茴香掺在一起,用水磨磨成米浆。豆腐经油炸后切成丁,菠菜淘净切成段,黄豆泡胀磨成瓣,芝麻炒熟备用。然后,将锅内添清水,放入黄豆瓣、盐,待水沸豆瓣将要熟时,把小米浆用清水和开,边搅边倒,勾入锅内,然后放入泡好的粉条。锅开后,改用小火慢煮,同时下入豆腐丁、菠菜。出锅时撒入芝麻搅匀,即成好喝不贵,营养丰富,咸香利口的豆沫。南方人来卖豆浆的较多,豆浆(也叫豆腐浆),小商贩一清早就把隔夜做好的豆浆挑出,一张桌子,几条长板凳摆好了摊。卖豆浆总得配上干点连在一起吃。吃客买一碗豆浆放上白糖,配上油条或油馍头,又鲜又香,深受吃客欢迎,老郑州人吃早点几乎都有喝豆浆的习惯。南菜市西口湖北黄家的八宝莲子粥,用江米薏仁米熬成粥,吃的时候,每碗现加莲子、糖百合、葡萄干、瓜条、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白糖桂花,吃起来糯甜、味香美。老坟岗丁家的豆腐脑儿,很有名,掌柜的嗓音很好,他站在摊前一吆喝:“哎!好热的豆腐脑儿啊,快来吃吧!”顺着风儿,老远地方都能听得见。人们都说丁家的豆腐脑好,确是名不虚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