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郑州检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完善监督机制 严防职务犯罪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一份检察建议
挽救迷信村民
千余检察干警
节前共学廉政
惠济努力营造
良好司法环境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郑州市检察机关2009年工作盘点
市检察院干警在绿城广场宣传法律。戴飞 摄

走过一年,总有一些栩栩如生的回忆。

2009年,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年度。

2009年,一个展现郑州市检察风采的年度。

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是充满自信的一年,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郑州市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按照建设“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的目标,争创人民满意检察院的总体工作思路,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检察系统的前列,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成为第一推动力

郑州市检察院成立了“三化三型”建设工作领导组和专业化建设、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个领导小组,“三化三型”建设全面铺开。

专业化:郑州市检察院在全省检察系统率先启动与清华大学的全员培训计划,郑州市检察院中层干部及基层院领导班子成员190余人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深造。检察官大讲堂、岗位业务技能大赛、全员考试等多种形式培训,覆盖全员、影响深远。

规范化:原有的141项规章制度得到大刀阔斧的改革。《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度》和《办案综合质量指标体系》全面下发,“案件质量年”活动正式启动,全市2007年元月以来办理的8万余起案件得到了全面评查。检务保障各项制度全面完善,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新模式。

信息化:《2009年-2011年郑州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发展规划》和《2009年郑州“数字检察”六项建设》正式实施,内外网站全面改版,机关网站群全部建成。此外,该院还建立了检察专线网视频接访系统、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开设了互联网查询、触摸屏查询、大屏幕查询、电话查询,来访群众可通过触摸屏、或者拨打电话直接查询有关案件信息情况。不仅增强了执法的透明度,而且提高了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

查办职务犯罪成效显著

反贪部门通过建立侦查指挥协作机制、案件移送机制、公开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机制等,实现了侦查工作“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供证结合”的转变,单项工作受到上级检察院的表彰。反贪部门制定出台的《郑州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执法办案内部监督规定(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检察干警的执法行为,得到了省市领导王文超、赵建才、马懿和王璋的批示及肯定。

反渎部门则建立和完善了营评结合的线索管理、灵活高效的侦查指挥、控侦捕诉的内部协作、解难析疑的咨询决策、严谨务实的安全保障、执法机关的整体合作 “六项工作机制”,成功查办了一批社会影响恶劣、当地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大要案。

监所检察部门则大力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案件件数和查处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50%和210%,位居全省前列。

预防工作更上一层楼

全市成立了16个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对2009年全市356个民生工程项目全面推行廉洁准入制度,为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系上“安全带”;在郑州部分乡镇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办公室(简称“预防办”),建立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办预防工作制度;与工商、税务、城建、金融、司法、药品监督、林业等35家单位会签了预防职务犯罪文件,为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预防对策和建议。2009年,预防部门共监督工程近百个,涉及资金17多亿元,发现并纠正了10余起围标、串标、诱导评标、评标结果不正确等问题,防止财政损失2000余万元,全市的个案预防率保持在90%以上。

诉讼监督霜刃再试

全市刑事诉讼监督有罪判决率、实刑率和重刑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院承办的高建华等人贪污抗诉案件被高检院评为全国检察系统“十佳诉讼监督案件”。全市民事行政检察提请抗诉同比上升50%,改变率100%。

与此同时,郑州市检察机关在全国检察系统率先制订出台《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若干意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郑州市司法局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暂行办法》,建立了刑事和解与人民调解相衔接工作机制。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同时还制订了《郑州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适用无逮捕必要若干意见》和市公安局联合会签《关于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若干规定(试行)》的文件,推出七项“非羁押”工作机制,引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怀廉,省院副检察长兰荣增、副检察长贾世民高度关注。“非羁押”工作机制适用以来,先后使594名犯罪嫌疑人受到政策感召,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144名在校学生因未被羁押而完成了学业。

榜样激励效果喜人

挖掘并树立了中原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蒙凡的先进典型,被誉为继陈海宏之后,全省检察机关反贪战线涌现出的又一个优秀代表。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常务副检察长张国臣、副检察长李晋华、政治部主任李自民都纷纷对蒙凡事迹予以批示。

“十佳检察官”评选活动更是成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强有力的载体,2009年度的“十佳评选”自5月启动以来,受到了检察系统内外各方的高度支持和关注,特别是公选评选阶段,共收到有效报纸投票93606张,观众短信投票235894张。评选出了本届“十佳检察官”及6位提名奖,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成功地树立了郑州市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司法救助彰显温情

郑州检察机关建立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和涉检信访困难人员,探索建立了经济帮助、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心理疏导的“三助一导”制度,为困难人员搭建一条适时救助的绿色通道,一年来,救助资金达13万余元,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和公平正义。

检察机关还关注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组织对看守所在押人员体检达11499人次,加强纠正超期羁押及加大打击“牢头狱霸”,得到高检院监所检察厅白泉民厅长的好评。

宣传工作再创佳绩

2009年,按照杨祖伟检察长对宣传“作大策划、写大文章、上大媒体、求好效果”的工作要求,全市检察宣传干警积极主动,锐意创新,整体工作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全年国家级、省级重点稿件同比上升87.2 %,多篇稿件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新闻奖等多项大奖。发稿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工作多次受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郑州市委宣传部的表彰,并连续第8年被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检察官手记》、《检察之声》两个传统栏目实现了建设的良性循环。《检察之声》多个系列专题被检察日报头版详细报道。《检察官手记》在郑州电视台同类节目中收视率排名第一。同时,该院与《郑州日报》合作开办《郑州检察》专版,于12月1日正式刊发,使郑州市检察机关首次在党报拥有自己的宣传平台。宣传资源管理经验被全省转发,得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

文明创建有声有色

在已经成功取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2009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带领郑州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蔡宁检察长出席该院“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动员会,并作重要讲话。在领导讲话的激励下,全市各种专题教育活动、检务督察活动、党建活动深入开展,多个单项工作和个人受到上级表彰,该院妇委会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通讯员 胜利 庆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