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票儿
首长秘书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做一支思想的芦笛

宋子牛

杂文是一种思想的劳作,带刺的花卉,讨嫌的活计。在杂文园圃中躬耕,往往出力不讨好,有时还惹是生非。但老百姓喜欢、爱看,所以虽不是鲁迅时代,仍需要鲁迅笔法。信言不美,杂文,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和顽强生命力。

在颂歌盈耳、多栽花少栽刺的现实语境下,杂文的生长难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写作者时感困惑,深以为苦。不是个中人,难解其中味。以为杂文可以率性为之,撒种即可见苗、催生成长的看法,显然过于乐观了。多数情况下,杂文作者很难一吐情愫、实话实说,甚至“找不着北”。往往要借题发挥,弄个话题和由头,曲笔写来,话外有音,含蓄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虑。某些敏感话题、特殊领域,因人设限,更是不便置喙。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是杂文作家们无可奈何的写作常态。

这有点像“在别人的田里种自己的庄稼”,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拥有“种植选择权”,种些有个性有特色的植物,比如玫瑰、蔷薇、仙人掌什么的。因而,只能望天收。但我的左邻右舍却是行家里手,善于打理,敏于发现,勇于捕捉。眼光的新锐,感知的快速,思谋的深刻,见解的独到,令我钦佩,自愧不如。

我实在不是一个种田好手。

渴盼着风调雨顺,更渴望拥有自己的田亩。像当年美国的思想家梭罗那样,撇开金钱和名誉的羁绊,跑到瓦尔登湖畔生活,多么惬意。可惜现代人做不到,因为心理负载过重,有太多的放不下。但是,追寻梭罗的心灵足迹,保有独立人格,让思想冲破牢笼,让身心远离名利,甘于清苦和孤独,将心灵彻底放飞,在放弃中砥砺思想的锋芒,应该是我们的精神取向。

蒙田也一样。这位法国人文主义大师,以无知为出发点,对自我和他人进行追寻和探索,并在两者之间保持某种平衡。他认为,“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受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对人生的参悟何等透彻!他提示人们,应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抱生命,感受生活的乐趣。

智者的心音,是我们永远的智慧启迪。

这些西方思想家,数百年前就已经找到了一种与自己性格和环境相吻合的生活方式,即精神层面上的孤独、严谨、求知和野趣。这是何等的睿智、勇气、冲淡和气度!而我们还处在思想的困惑与焦虑中,患得患失。这大概就是哲人与常人的思想距离。我已年逾花甲,苍颜白发,是“晒晒太阳”的年纪了,但对杂文写作不愿轻言放弃。还有坚持韧性精神,追随思想先驱的执著。我将一以贯之,继续耕耘。

走笔至此,想起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名言:如果我是一支芦苇,那么我愿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妙哉斯言!用这种芦苇做成小小芦笛,尽管素朴无华,哪怕信口无腔,自由吹奏出自己的声音,“偶心”该是多么“荡漾”和快意!所谓创作的乐趣、诗意的作品,大抵如是吧。

夜里,我做了一个温暖的梦,手握芦笛,坐在自家的田埂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