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鸡蛋门
无情软件如何PK有情剽窃
公立学校按贫富分班放大社会不公
奶粉门是旧病复发还是从未治愈
极端漠视民意
才会限制投诉字数
官员贪腐暗推房价高企 购房者成了冤大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情软件如何PK有情剽窃

不久前,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刊发社论,承认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涉嫌伪造,决定撤销。而这两位在国际学术期刊十分高产的教师,竟是被荷兰教授Spek用“纠错”软件发现。(1月5日《楚天都市报》)

两年内到国际学术期刊伪造论文达70多篇,这在连串学术造假丑闻里远非“重量级”。“纠错”软件客串了一回“测谎仪”,不只让造假者马失前蹄,恐怕就连荷兰教授Spek也要格外感慨于中国大学教师的“胆识”了。

这样一来,很多人可能要对使用“无情软件”遏制学术造假十分神往了。不过有迹象表明,即便是使用了反剽窃软件,也仍然治不了学术界、伪学术界的“有情剽窃”。比如,对于有权者在学术论文上友情贿赂,对关系户的搭车署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造假方面专司其职的庞大 “论文交易市场”。论文交易不仅在网络虚拟空间大行其道,而且俨然在所有有着实际需要的场合应运而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和他的研究团队估算,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其规模已膨胀5.5倍,论文买卖的销售额近10亿元。(见1月5日《长江日报》)

我不知道为什么《晶体学报》居然没有像国内一样大面积推广反剽窃软件,而是仅仅使用网络投稿系统,是否因为国际学者们更加爱惜羽毛,笃信学术操守,还是干脆不会造假,不懂“剽术”。但至少,国际学术界没有这么多不以为羞的“有情操作”、“有钱操作”。

如此看来,学术土壤的纯净,并非仅仅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至少还有道德、法律的约束力问题。 严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