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影帝与摆地摊
从“淘气包”到主持人
郑渊洁父子俩的“童话生活”
外国名流读什么书
“线型人生”与“微型人生”
王海鸰:喜欢现在这个年纪
备受争议的“富二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外国名流读什么书

布什:经常拜读《罗斯福王》

《圣经》对布什的影响有目共睹,从来没有哪位总统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像布什这样强调宗教。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布什还很不慎重地将这场战争比喻成“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

布什读书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竞选总统前,布什曾反复研读反思上世纪60年代文化的著作《美梦与噩梦:60年代留给社会下层的遗产》,他著名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这一施政纲领即来源于此书。还有一本书布什经常拜读,那就是传记作家埃德蒙·莫里斯的新作《罗斯福王》。布什喜欢这本书,因为该书生动地再现了他与这位已故总统之间的“再生缘”。1901年老罗斯福当美国总统,离2001年布什当选总统正好100年。“罗斯福王”时代是美国走向“美利坚帝国”的开始,通过此书,布什的政治雄心可见一斑。

希拉克最爱吟“李杜”

希拉克身上有着太多中国情结,常伴他左右的书籍中,少不了各种关于中国青铜器的专著。在北约的一次首脑会议上,希拉克中途“开小差”,就是为了看介绍青铜器的杂志。中国文学也深深地吸引着希拉克。中法文化年期间,希拉克曾表示,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尤其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还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一部关于李白的电影剧本。

普京:不读写自己的书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读书的习惯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普京透露,他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上的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据说普京中学时特别喜欢读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沙俄政府强硬派代表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等名人的生平传记等。有一次他说,他正在读两本书:一本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执政史》,另外一本是《思考俄罗斯》。他认为,要多学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另外,俄罗斯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人们去品味。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自己。 卡斯特罗:海明威的忠实读者

刚刚退出政坛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钦佩有加,这在著作中多有流露。早在打游击战时,卡斯特罗就十分景仰毛泽东,最喜欢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要求司令部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著作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部队,被起义军称为“来自中国的粮食”。

卡斯特罗还是海明威和马尔克斯的忠实读者,马尔克斯亲眼看到海明威的小说被放在卡斯特罗的车内,同时他说“很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和海明威的作品摆在一起”。卡斯特罗用极富感情的措辞概括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和《丧钟为谁而鸣》。卡斯特罗对古巴民众说,艺术品的魅力会“持续几千年”,文学的生命将长过“我们所有的人”。

查韦斯:印100万《堂·吉诃德》送百姓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虽为军人出身,却博览群书。通常在发表演讲的时候,查韦斯都会随口提到他正在读的书或者喜欢读的书。而且有一种书始终放在他的书架上,那就是一些军事或者游击队领导人的著作。这些人包括委内瑞拉的独立之父西蒙·玻利瓦尔、拿破仑、切·格瓦拉和毛泽东。

此外,雨果是深受查韦斯喜爱的一位作家,《悲惨世界》是他首选的必读书目。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查韦斯的讲话中也频频出现。2005年,为了纪念《堂·吉诃德》一书出版400周年,委内瑞拉政府还掏钱印刷了100万本书,免费分发给本国老百姓。

布朗:向大众公开阅读书目

戈登·布朗是公认的继丘吉尔后最爱读书的英国首相,去年夏天,他将阅读书目独家透露给《泰晤士报》。书单中,排名前两位的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关于美国政府怎样决策的《虐杀理性》和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混乱时代》。布朗的第三选择让人颇感兴趣——赛巴斯蒂安·福克斯的新作《恩格尔比》。该书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牛津和剑桥大学里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出身卑微,却苦心钻研,欣赏音乐和文学作品,最终成为报纸记者。一位天空电视台的发言人说,该书涉及布朗在爱丁堡大学就读期间的国家政治和教育。

撒切尔夫人:将《自由宪章》带入议会  

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冯·哈耶克的著作。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抨击、对工会主义的反对以及主张政府少介入社会的主张,都对她政治观点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她成为保守党领袖后,曾把哈耶克名著《自由宪章》带进议会,并当众甩在桌上,声称“这才是我们应遵循的道路”。当选首相后,她更多次亲自会见哈耶克,并“经常重温”哈耶克那些对“计划经济最强有力的批判”的书籍。

摘自《决策与信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