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轩辕黄帝颂歌
故里名人
血色武公台
感受黄帝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动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血色武公台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残阳如血,晚霞浴血,血色黄昏。大片的血色云朵挂在武公台上,像一个巨大的电视荧屏演绎着血与火的战争场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血流漂杵,尸骨遍野……

武公台又名点将台、授印台。位于今新郑市区郑韩饭店院内。台高原约5米,底部周长约30米,由黏土夯筑而成。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新郑县志》记载:“授印台在县东门外。旧传郑武公封于斯,平王赐之印绶,武公荣之,筑台受焉,故名。”如今,武公台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高大雄伟,被附近高大的楼房所包围,萎缩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又被围上了高大的水泥墙。台上几株雪松似乎不愿意任凭这历史的见证被世人遗忘,高大的手臂伸向天空,似乎在倾诉着斯台昔日的辉煌。但是,却犹如航船的桅杆,被滔天的红浪卷入红海之中,绿色的帆只不过是“万红之中一点绿”,十分不情愿地汇入那奔腾不息的一曲血色歌谣之中。

那血色的晚霞中,哪一片血色的云代表着郑国开国国君郑桓公的血?

郑武公出场于血色之中。公元前771年,郑桓公在骊山勤王的战场上被西戌兵万箭射死。消息传到郑国,太子掘突万分悲痛,身穿孝衣,率领兵车三百乘,日夜兼程抵达镐京,与西戌兵马展开激战,为国灭贼,为父报仇。掘突率领郑国兵马攻打西戌兵失利后,便联合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一带)、秦国(今陕西省中部)、晋国(今山西省中部)的兵马,从东、北、南三面攻打镐京,把西戌兵打得大败。次日,姬掘突率领郑国的三百乘兵马,和周公姬喧前往申国迎接太子。宜臼入京,拜祖庙,入宫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坐朝,加封卫武公姬和为周朝王室的司徒。郑国太子姬掘突,有功于周王室,袭爵为郑伯,加封为周王室卿士,又赐祊田(今山东费县东南)千亩。

那血色的晚霞中,哪一片血色的云代表着虢郐两国将士的血?

郑武公马上重建郑国,在血色之中灭掉虢国、郐国。周平王东迁之后,郑武公跟随周平王巡视诸侯国,来到郐国(今新郑、新密一带)。只见郑父之丘(新郑市区一带),西南部群山环抱,东北部沃野千顷,两条河流形成的夹角地带,虽然荒凉,但水源充足,易守难攻,真是理想的建都之地。郑武公于是暗下决心要灭掉郐国,占据这片好地方。郑武公回洛阳后,暗自派人先去郐城打探郐国的名将、名臣和富商的名字,把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编造成一份假契约,内讲这些人要帮助郑武公灭郐国;郑武公承诺灭了郐国以后分封给他们官爵和封地。并乘夜晚将这份假契约埋在郐城城门外,旁边又设假祭台,地上洒些鸡血和纸灰,踏些大臣们穿的鞋印,故意留下有人在此地结过盟的迹象。次日天大亮,郐国人发现了这个祭台,马上报告给郐国国君。郐国国君立即派人查看现场,发现并挖出了埋在地下的那份契约和名册,呈给国君看。郐国国君一见契约条款和名字,大怒,马上派兵将名册上那些大臣、大将和富商都抓了起来,并杀死他们。这时,郐城内是一片混乱,君臣怨恨,百姓恐惧,人人自危。于是,郑武公乘郐国混乱,毫无防守之时,派兵马一举攻入郐城,利用反间计灭了郐国,占据了郐国土地,并将郑国东迁,在郑父之丘(今新郑市区一带),披荆斩棘,重建郑国。为区别于陕西的旧郑国,史称“新郑”。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又设计灭掉了东虢国(今荥阳东城),占领了其地。

那血色的晚霞中,哪一片血色的云又代表着郑国和被征服国家将士的血?

郑武公东迁郑国以后,凭借周王室卿士的身份,派兵马灭掉了共国(今河南辉县西)、鄢国(今河南鄢陵一带)、祭国(今郑州北部)、管国(今郑州东南)、邘国(今河南沁阳一带)、应国(今河南鲁山一带)、胡国(今河南郾城东南),占据其地,使郑国的疆域西到登封、荥阳,东到兰考、扶沟,南到叶县、郾城,北到沁阳、延津,成为中原地区强大的诸侯国。

那血色的晚霞中,哪一片又代表着关其思和郑姬的血?

为了灭掉胡国,郑武公利用了苦肉计和美人计,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将关其思,也将自己的女儿作为灭胡棋局的一个棋子。郑姬在一根红绫结束自己的时候,也许心中在滴血。郑武公在庆功宴上,会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他自己的心会不会滴血?应该会的!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君主的尊严,他也只能带上一个崇高的面具强颜欢笑。君主不是野兽,不是冷血动物,他也是人,也有血浓于水的父女情怀,在他的酒杯里他也肯定会看到女儿的血和一个浑身血污的女儿形象!

残阳如血,晚霞浴血,血色黄昏,血色武公台。然而,明人孙原贞却认为武公台是武公感恩之台。他在《武公台》中写道:

武公惜筑台,拜受天王恩。

东迁树勋业,殊锡延后昆。

国祚逐运化,遗迹今犹存。

悠悠百世下,不忘周室尊。

残阳如血,晚霞浴血,血色黄昏,血色武公台。黑色的精灵已经不约而至,新的太阳也正在汤谷孕育,我们将会迎来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天。“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当铅华净洗的时候,武公台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就像“严冬过后绽蓓蕾”一样,经过血与火和岁月风雨的洗礼,希望、和平、生机、活力必将成为武公台的主旋律……

靳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