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大学卖地
“网络问政”的作用及其限度
观点速递
在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思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在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思考

王福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这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存在明显缺陷,着眼于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作为县(市)一级党委,必须深刻认识,大胆实践,做到在基层培养干部、检验干部、选拔干部。

必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历练干部素质的“大课堂”。当前,大多数机关干部整天蹲在办公室里,说起理论来慷慨激昂,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特别是对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无计可施,对如何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无能为力,对如何理顺群众情绪无从下手。这样的干部如果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往往力不从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只有把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工作,让他们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通过亲力亲为,摸爬滚打,直接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才能学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实践知识,有效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统筹协调的能力。2009年6月以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科级后备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553名科级后备干部深入323个行政村、居委会,让后备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了解农村,使广大后备干部直面基层工作、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复杂环境,通过积极化解基层矛盾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协助村“两委”发展经济,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从而在不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实践证明,广大后备干部通过在基层一线的锻炼,汲取了群众的创新智慧,丰富了农村的生活阅历,积累了基层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统筹协调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必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干部德才的“试金石”。当前,大多数年轻干部虽然具备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条件,但在德才、能力、党性方面到底如何,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艰巨的工作任务,能不能与基层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能不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能不能迎难而上、化解矛盾,能不能促进发展、为民谋利,只有经过农村社会的大浪淘沙,经过基层一线的实践洗礼,才能鉴别出是“真金”还是“镀金”。我市开展后备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发现一部分优秀后备干部,能够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肩负使命,认真负责,迅速完成角色转变,马上打开工作局面,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群众诉求的“代理员”、群众纠纷的“调解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等“八大员”,经受住了政治品质的考验、干事才能的考验、勤政守纪的考验,得到了所驻村“两委”班子和老百姓的肯定和称赞;有的后备干部下基层时间没有保证,甚至到村里打一卯,走马观花,与村干部见见面、聊聊天,就“打道回府”,“身入”而“心不入”。按照后备干部下基层管理办法,我们坚持“优进拙退、动态管理”,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的后备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对工作无成效、无故缺岗多次的下基层干部取消了后备干部资格。实践证明,“大浪淘沙始见金。”经过基层实践“大熔炉”的铸炼,我们发现了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的“骏马”、“贤才”,也发现了“驽马”、“庸才”,完善形成了后备干部管理的“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

必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催化剂”。目前,部分年轻干部习惯于呆在空调间、温室中,整天不下“高楼”、不出“深院”,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漠。倘若这些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让年轻干部走到基层一线去,走到老百姓家里去,走到田间地头去,长期与普通群众一起生活和工作,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才能“触景生情”,生出对群众的怜爱、关爱之情,才能“日久生情”,生出对群众的朋友之情、兄妹之情。在我市后备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广大后备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促膝谈心,交朋友,拉家常,近距离了解群众的感情和需求;有的同志自带干粮,不给基层找麻烦;有的同志在村里安置了床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感受体验农民生活;有的同志看到群众生存条件差、生活艰辛,还主动捐钱捐物,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以实际行动拉近了机关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农民朋友的感情,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必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人才的发现离不开实践,人才的选拔同样离不开实践。只有盯住基层一线,把经受住基层实践检验、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具有较强基层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服气,选拔干部才具有公信力、说服力;只有树立“干部在一线提拔”的用人导向,才能形成干部扎根基层、崇尚实干、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在下基层活动中,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定期汇报制、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制度,坚持把后备干部入村工作情况与培养干部、考察干部、评价干部、使用干部有机统一起来,由各派出单位和所在乡镇党委共同负责对后备干部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日常在岗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在日常管理考核的基础上,年底由市后备干部下基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后备干部与各乡(镇)区、街道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作为提拔任职的重要依据。目前,组织部门正在拟订《关于进一步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的意见》,目的就是要给干部队伍一个强烈信号,谁到基层去,谁到最需要、最困难的地方去,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流砥柱;就是要在全市形成“不下基层锻炼、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一律不提拔”的干部选拔铁律,树立党员干部“要上来”必须“先下去”的用人导向,从而建立在基层培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在一线选拔干部的选人用人机制。

(作者系中共登封市委书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