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受损或倒塌。地震可能造成10万人死亡。潘基文评价这次地震是联合国近年来遭遇的最大灾难。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约翰·霍姆斯14日呼吁向海地支援更多迫切需要的医务人员和医疗用品。
霍姆斯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海地当地的医疗设施严重被毁,面对大量伤员,当务之急是向海地派更多的医生,运送更多的医疗用品。他说,为更好地在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海地还需要饮用水、食品以及应急的住所。
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新闻发言人威姆赫斯特14日说,联合国在海地地震中遇难人数已上升至36人。
身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威姆赫斯特通过视频连线告诉驻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记者,目前共有4名维和警察、19名维和军人和13名文职维和人员在地震中遇难。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要得到确切的人员伤亡数字还需要几天的时间,预计在这次强烈地震中遇难人员的数字会“很高”。
他说,目前已经有来自中国、美国、冰岛、西班牙等国的16支搜救队在寻找幸存者,另外40支救援队也已登记。
中国救援队救援已接近
中国维和警察被埋楼层
据中国赴海地地震救援队工兵分队救灾现场传来的最新消息,救援队的挖掘清理工作已接近8名中国维和警察被埋楼层,将很快查明这些维和警察的遇险状况。
15日8时35分,工兵分队联络员闫嵩从太子港救援现场用海事卫星传来最新情况:12日发生地震时,正在联合国海地特派团总部大楼4楼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遇险被埋。目前,中国救援队已清理到这栋大楼的5层,正向被埋人员的楼层进一步清理。由于没有大型机械,清理十分艰难,当地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救援队官兵已连续工作10多小时,目前仍在奋力抢救。
海地中资机构18名
中国公民安全无虞
中国驻海地经贸代表处代表王书平对新华社记者说,在海地中资机构的18名中国公民在地震中全部安全无虞。
这18位中国公民分别来自中兴公司、清华同方公司和浙江一家民营企业。中兴公司的11名员工已经联系中国驻海地经贸代表处,希望代表处帮忙把他们转移到多米尼加。
清华同方的2名员工目前寄宿在中国联合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浙江民营公司的5名员工也已经联络中国驻海地经贸代表处,报告他们全都平安,并希望能早日返回祖国。
另据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15日说,中国军队紧急筹措了价值13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将于16日上午由北京起运赴海地。
现场直击
废墟中的太子港
震后第三天。太子港城区。
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幅悲惨画面。
昔日的太子港,矗立在美丽的加勒比海边,依山傍水,养育着居住在这里的200多万太子港人。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让太子港仿佛遭受了一场惨烈的炮火洗礼。
太子港街头,到处是东倒西歪的建筑物,有的完全坍塌,有的被撕成两半,有的被夷为平地。记者所到之处,满目疮痍。
位于市中心的海地总统府,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变成了断壁残垣。历史悠久的圣玛利亚教堂,仅剩一面断墙。在政府和立法部门中,记者仅看到海地国家警察总署没有受到太大损坏,而参议院、众议院等机构的建筑物几乎全部变成废墟。
几乎走遍全城,记者才发现一家靠近使馆区的小医院依然坚强地屹立在那里,勉强接收着一些地震受伤者。实际上,整个太子港似乎已变成了一座废城,仅在使馆区里,还有一些比较完好的建筑物。
太子港街头,随处可见地震遇难者。有的横尸街头,有的被埋在废墟中。
太子港街头,随处可见无家可归者。公园里,小巷处,失去家园的和亲人的民众伤心不已。
太子港街头,随处可见地震逃难者。许多民众选择步行,肩扛手拿。有人到首都来寻找亲人,有人选择逃亡外地避难。
中午时分,赤日炎炎,太子港的温度达到27摄氏度。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异味,苍蝇乱飞,被汽车和路人扬起的尘土四处飘散,大街上的过往行人或戴着口罩、或围着头巾、或掩着鼻子,匆匆而过。
但太子港人并非孤立无援。众多的国际援救人员、大量的国际援助物资正运往海地。
本组稿件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