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票儿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鲜花为你怒放
桃花源
河西袁村与吊挂会
数九寒天话“冬至”
冬日诗絮
浩然为何劝人“学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桃花源

任 见

自常德向西溯沅江而上,约行20公里就看到了公路边上的桃花源——晋人陶渊明曾描绘过的神话仙境。

桃花源三面青山环抱,前方沅江绿水长流。有座高大的门楼,匾额书“桃花源”,门旁有联云:“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入门是成片桃林和林间小溪——桃花溪。传说在1500年前,武林山中那位名叫黄道真的渔人就是从这条小溪上行到桃花源的。

桃林向上延伸进深山幽谷,但见峰壑争奇,古木葱茏,树间杂生着茂密的楠竹。阳光屏蔽在植物之外,布满青苔的岩壁之上渗出缕缕清泉,置身其间,真个是如入幽梦。

沿着青石古道继续向上攀登,看到的是一座掩映在修竹茂林之间的明代建筑——方竹亭。亭高约10米,亭内周围竖立着古代诗文碑刻,游人们在亭子中间跺脚,会听到擂鼓一样的回声,原来亭顶完善的圆弧造型极好地将声音反射和聚拢,堪称神奇。

方竹亭又上,一道碧瓦朱栏的长廊横跨在桃花溪上,此谓“遇仙桥”,相传便是武陵渔人与先代秦人相遇之处。山崖上是游人前行必须经过的“秦人古洞”,洞口约一米见方,有藤蔓重重环绕。洞侧有桃花潭,水色碧绿,落英荡漾,树色山影也出其中。走进“秦人古洞”中,虽然不似陶公所说“初极狭,才通人”,“但复行数十步”,确乎是“豁然开朗”。但见天地开阔,恍如世外。

桃花源内观光区的主峰上,生长着一株状若华盖的巨大古松,它枝叶扶疏,气势壮观,高可接天,故名“摩顶松”。东边不远处,坐落着古树参天、修竹滴翠的“桃花观”,有联:“秦时明月,洞口桃花”。观前有一巨碑,刻着《桃花源记》全文,游人们无不在此流连,思古抒怀。桃花观左右两侧各有亭子一座,分称为“采月”和“蹑风”。“采月亭”原为“延至馆”,是当年桃源秦人盛情款待武陵渔人的地方,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记载了这场待客活动。

集贤祠是距桃花观不远处的另一胜景,祠的周遭满生着粗壮挺拔、直指苍穹的绿竹,据说这些巨竹喻指着集贤祠的隐士。祠门上的对联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难为外人道也;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童子问之。”

络绎不绝走进又走出桃花源的游人们也许在思考这个问题。古代贤者“难为外人道也”,今世游人似也无法“欲呼童子问之”,只将风景留驻心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