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桩桩有落实 件件有回音
锁定发展不动摇
两会
声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两会
声音
⬆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 李伟彬 摄
➡1月20日上午,新郑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开幕式,一些市民们聚在家电卖场的电视机前收看开幕式直播报道。 李伟彬 摄

两会

声音

两会期间,围绕市长王广国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委员展开了热烈的审议和讨论,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新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本届两会又一亮点。

建设新型现代化城镇

龙湖镇代表团会场气氛热烈,代表们就如何发挥“临郑板块”优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来自企业界的代表郭新艳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很受鼓舞,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有力措施,为企业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下一步,企业将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子,为打造宜居生态型龙湖作出贡献。

“报告中提到的土地流转制度等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对我很有启发,回去后我要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快村子发展、群众致富的步伐。”基层代表、龙湖镇泰山村党支部书记乔宗旺说到。

致力民生改善 建设和谐社会

党政群、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界政协委员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思路、谋发展、表决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致力于惠民生、解民忧。

卫生局局长齐新民说:“政府提出2010年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新华路、新建路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新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片医试点工作,启动妇幼保健院迁建和龙湖镇示范卫生院建设工程,把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虽然感到压力巨大,但是一定坚决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我们建设管理局2010年工作的重点。”建管局局长邱学峰说,“我们将在新华路小学等路口新建5座过街天桥,让孩子们上学更加安全。”

新郑一中校长王聚福在谈到学生们的教育时说:“我们新郑高考成绩虽然连续18年稳居郑州市榜首,但是为了孩子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将努力探索更深层次的均衡发展。”

坚决把工作落在实处

在新村镇代表团,代表们围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针对去年工作,大家纷纷认为重点突出,民生氛围浓厚,在办理“十件实事”方面,困难群体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60岁以上老人实现了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免除了新郑籍职业高中生学杂费,全面普及了高中段教育;全面启动和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补助;中心城区新区建设的全面启动、郑新快速通道的开工建设等等,所有这些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所有这些实事让大家尝到了甜头,让大家感觉到政府是一个务实、干事、创业的政府。

就新的一年如何发展,各位代表一致认为要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板块”的总体布局,按照“五统一、一加强”的要求,修编完善三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力推进板块经济发展。在今后工作中做好三点:一是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二是注重争取上级的扶持资金;三是注重选择试点去发展。

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经济和工商联界的讨论组委员们共提出20条建议,合并为六大类:一是抓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市委市政府要为青少年的职业教育提供平台,避免一些青少年成为社会闲散人员;二是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多种渠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继续做好民生改善工作,彻底解决吃放心水问题,全面覆盖城乡养老保险;四是要加强社会治安。要用我们良好的党风政风建设来影响民风,同时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五是发展三产服务业,用服务型企业和文化企业来推动商贸繁荣;六是规范信访行为,要依法规范,依法上访。

同时,今后发展经济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壮大企业和做大产业相结合,带头创业与带动就业相结合,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市场效益和品牌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相结合。

借助特色板块经济打造亮点

在郭店镇代表团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09年工作,2010年工作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定位准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市发展实际,推行的措施非常得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郭店镇党委书记沈宝峰谈到今年工作时说,我们要按照“全党抓经济、全民抓创业、关键上项目、努力创环境、党建作保障”的要求,强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新城,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特色板块,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郭店镇作为郑新快速通道的主要经过地,要充分借助板块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经济,在一个中心、三大板块的框架内,进一步融入到临郑板块的建设中。加大招商力度,以大企业大财团为依托,加快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速度。同时,要围绕“融入大郑州、承接大郑州”,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运作、大力度建设,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孙瑞 高凯 高伟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