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音乐大师师文
孝感望母台
美味丸子汤
网购日渐风行
质量喜忧参半
该过年了 商家争抢节日市场
安监局节前送安全
点点滴滴为居民 和和美美建社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孝感望母台

人们常常把双洎河比作是郑国人的母亲河。双洎河南岸双峰并峙的两个高台,左边是象征中华文明起源的凤凰衔书台,右边则是作为中华伦理道德一面镜子的郑庄公望母台。

郑庄公望母台位于新郑市区南关,紧邻连接新郑市区和郑平公路的三里岗公路,台高约9米,底周约60米,夯土筑成,实为故城南城墙一段。周围布满了高大的泡桐、白杨,台上长满了构芒、荆棘一类的灌木。《水经注》记述:“洧水经郑城南,水南有郑庄公望母台。”

千百年来人们登临此台,重温郑庄公的故事,都会油然而生孝与不孝方面的伦理道德的思考。

庄德同在《游郑庄公望母台》一诗中说: 落地羔羊知跪乳,乌鸦反哺意从容。

为人不懂常行孝,望母台前愧对公。

平心而论,对于庄公的孝与不孝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他克段之前,郑庄公行的是大孝,行的是国家大义。古人云:自古忠孝不两全。如果一味地不顾客观情况只用孝道去要求庄公,只让他无条件地服从母亲,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会失去安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孝?

想当年,郑武公和夫人武姜生了两个孩子:太子寤生和少子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段。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时,武姜又多次请求立段为太子,武公不允许。是年,武公病逝,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

庄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请求把制邑(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封给段。庄公说:“那里不行,因为制邑地势险要,关系国家安危。”武姜又逼庄公把京邑(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段。京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庄公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但又怕母亲生气,只好违心答应。

段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太叔。依仗着母亲撑腰,不思尊君治民、知恩图报,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扩充自己的势力。

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大夫祭仲对庄公说:“凡属都邑,城垣的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先王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庄公无奈地说:“姜氏要这样,我哪里能避开这个灾祸呢?”祭仲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段安置个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一经蔓延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

庄公一次次退让,助长了段篡国称君的野心。不久,段竟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他。接着,又把京邑附近两座小城也收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主公究竟打算怎么办?您如果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庄公则不温不火地说:“用不着除他,没有正义就不能得民心,迟早他会自取其祸。”

段一再挑战庄公的权威,而郑庄公却一次次忍让,难道他真相信上天会惩罚段吗?当然不是。因为作为一国之君,郑庄公不能把喜怒挂在脸上。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过早动手,必遭外人议论,说他不孝不义,所以,故意让段的阴谋继续暴露。

登临望母台,向南眺望,只能透过树林的缝隙看到附近的公路、房舍、树木和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一叶障目,难见泰山”,更何况数百里之外的城颍呢?望断南飞雁,何处是城颍?

古人云:穷寇不追。郑庄公却没有这种大度,他不仅将自己的同胞兄弟追得山穷水尽、自缢身亡,还不惜征伐卫国,索要自己的侄子,企图斩尽杀绝。这是不悌不义!又放逐自己的母亲,并发下毒誓:“不到黄泉,决不相见!”这绝对是不孝!

萧浪平写有《西江月·题郑庄公望母台》:

一代诸侯郑伯,寤生恨母心偏。誓盟相见及黄泉,满腹深怀积怨。

纵弟多行不义,远亲悔忤慈颜。悟聆颍考叔箴言,唤醒灵台逆反。

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武姜准备开城门接应。庄公得到密报,说:“是动手的时候了!”就命令公子吕率200辆战车讨伐段。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邑(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庄公又攻打鄢邑,段逃回他原来的封地共邑(今河南辉县)。

庄公十分恼恨母后,一气之下,把武姜她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颍(今河南临颍西北)。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是,不久又后悔起来,因为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在都城南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颍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土台叫“望母台”。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有不孝,就有至孝。颍考叔不仅至孝,而且是思想交流的专家。他既以鸟寓人,借猫头鹰讽喻庄公,又由己推人,小题大做,一语点醒梦中人,庄公也绝对不是昏庸无道之君,于是,顺坡下驴,回到了孝道的轨道上。颍考叔实在是一个超级导演,导演了一出精彩的母子和的人间话剧。

古语说:“食肉者鄙。”常言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颍考叔只不过是镇守颖谷的小官,但是却能够明察秋毫,看破了庄公的心思。于是,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给他出了个主意,母子在隧道中相见,也不违背自己的誓言。庄公欣然同意,就让颍考叔办这件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拜倒在地,口称:“寤生不孝,求国母恕罪!”武姜曰:“此乃老身之罪,与汝无与。”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清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引《北征记》:“苑陵县东南有大隧涧,郑庄公所掘者,今在大隧山下。”其地在今河南长葛董村镇吴岗村。

郑庄公望母台既是一个警示台,又是一面镜子。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孝与不孝就在一念之间,以怨报怨永远难以解脱。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敌国之间还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仇人之间也能够一笑泯恩仇,更何况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呢?我们钦佩颍考叔化解母子恩怨的智慧,同时,我们更应该欣赏郑庄公知错能改的勇气。 靳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