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 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球事儿 1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14
民间俗神
多彩的虎文化
《孔子》和《阿凡达》
迎春感怀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迎春感怀

宋子牛

岁序轮回,万象更新,又一个农历虎年春节正大步走来。

春节象征着吉祥、和谐、团结、兴旺,寄寓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说春节与一位历史老人有关。汉武帝时待诏太史、四川阆中的落下闳,制定了《太初历》,确定以孟春正月初一为年节。从那时起相沿成习己历2000余年,1911年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狭义上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而在民间,进入农历腊月,年的气氛己渐浓。腊八、祭灶,春节来到,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年”才算远去。在这期间,各地有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贴春联、挂年画、剪窗花、放爆竹、除夕守岁、祭祖拜年、串亲会友等,还有舞龙狮、耍龙灯、踩高跷、逛庙会等文化娱乐活动。现在,物阜年丰,新风扑面,年俗文化则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崭新气息。

当大红灯笼挂起来,年味儿便一天比一天浓了。俗话说,孩子盼过年,大人忙过年,老人怕过年。其实,面对生机勃发,万木争荣的新岁之首,老年朋友更应精神焕发,热情洋溢。除夕子夜的钟声,标志着一元复始、春到人间,吹响了新一年的进军号角,也是对长辈们的新春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啊。诗人郭小川说:请不必为年龄发愁,春的后面不是秋。只要在秋霜里结好自己的果实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说得何其好!是的,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心态好,就会“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夜是令人心动的时间界点。阖家团圆,欢聚一堂,吃年夜饭,享守岁乐,带有浓重的仪式感,成为人们的一个精神情结。当然不是为了美味佳肴、口腹之欲,其意义在于情感凝聚,血脉认同,亲情回归;是长辈的殷切期待与心理慰藉;是家人难得的亲情交流。而对来年的祝福与盼望,全写在那烛光灯影中的盈盈笑脸上了。

国人向有尚礼之风,过年送礼更是在所难免。晚辈对长辈送点礼物表示孝心,长辈给晚辈点压岁钱体现慈爱,亲朋互送礼物以示友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表达的是情感和友爱。然而,也有人借年送“礼”,掺杂了些许功利目的甚或带有交易意图,这种年“礼”便变了味,走了样,疏离了“礼尚往来”纯朴敦厚的真义,为过年风景涂上了怪异的一笔。

少年情怀总是诗,而成人思绪多怀旧,常有年味淡了的感叹。是的,年俗是在不断变化中,既有对悠久文化的承袭,又不断融入了新时代的内涵。某些岁时年俗虽淡去,但不必像九斤老太那样想不通。而物质大为丰富了,生活品质提高了,讲究精神需求了;同时,新鲜事物增多,过年方式改变,年俗文化也更为时尚新颖、多姿多彩了。这些,反映的正是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的春节,像一坛很耐品尝的陈酿。虎岁迎新之际,各种说虎论虎的文章做得有声有色。研究“虎文化”,学习虎精神,“敢为天下先”、虎虎生风、虎跃龙腾,还有不要虎头蛇尾、打苍蝇更打老虎等等,恐是其诸多文化元素中的精警之义。

把人生履痕交给枫叶,让明媚春光温暖心田。岁月有情人不老,心胸坦荡自从容 ,将目光链接春光,让脚步迈得轻盈,面对未来,放眼风物,肩负起我们应有的道义和责任;面对家庭,期许晚辈,倾注我们不倦的爱心与弥久的深情。

这里,向朋友们道一声祝福:庚寅大吉,心想事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