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的新悲哀
该怎么理解“先谢国家后谢爹妈”
“敏感问题”说不得
让公民监督的阳光照进官员财产申报
向权力带来的既得利益开刀
ZHENGZHOU DAILY
新闻时评
2010 中国如何开启新十年
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不“雾里看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教育的新悲哀

看了这条新闻,真让人百感交集。报载,3月2日,经过层层考试,济南5名大学生被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录取为淘粪工。他们是从391名报考者中择优录取的,且已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和环境适应。5人中有2名是女生,年龄最小的23岁,所学专业涉及计算机、法学等。(3月4 日新华网)

不能不说,本土正处在一个普通劳动者受贱视的年代,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的尊严感几乎被低权益、低收入、低福利、低保障、低工作环境的现实扫除殆尽。当其他阶层的人们的话语权在各种舆论平台上被放大、被竭力伸张的时候,那些普通劳动者依然做着沉默的大多数的角色,生活焦虑是他们的主要精神特征。

在一个追求公平与公正的社会,人应是平等的。人虽有阶层身份之别,却不应有尊卑贵贱之分。淘粪工人人都可以做,但职业的选择要体现社会的正常之态。给普通劳动者以价值感,在于在他们所在的职业场所,使用人力资源的人,能善待他们;在于给他们与他们的工作相匹配的较高的收入。大学生做淘粪工,怎么看都是被迫的,这里不是说有谁强硬地逼迫他们去做,从积极报名看,非但没人逼迫,反倒是显得他们是相当的自愿。但可以说,这并不是他们内心的意愿,更非他们父母之愿。现实中的推手是:艰难民生;现实的真相是:暂时他们实在是没办法选择其他的生存出路。若是真有心选择淘粪工做自己的职业,那他们何必去接受法学、计算机等的专业训练?他们的学不是白上的,专业训练是有成本的,父母为他们付出了高昂的教育成本,社会亦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教育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大学教育即便被认知为是一种通才教育,大学毕业生做淘粪工的理由也不能成立。因为社会稀缺原因,因为其所受的专业教育的原因,无论是体制话语,还是民间话语,大学生都被称为人才。人尽其才,才能营造正常的社会秩序;人尽其才,才能显现社会和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钉子不能做筷子用,同理,筷子也不具备钉子的功能。大学生做淘粪工,除了让人们看到现实的严酷,当然还有其他解读。一个解读是,它实实在在地印证了读书无用论,印证了教育资源浪费的过程。

假如做淘粪工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家庭背景”,他们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假如他们能够做其他的职业选择,他们不会做这样的选择。这类事情的出现,让人感到的是教育的悲哀,斯文不但扫了地,斯文竟还不如粪。如果以后谁还敢胡言本土人的素质低,不该享有某些权利,可以用这一事例做说明。借用一位网友说的话,应该用淘粪勺狠狠地敲击他们。今 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