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的新悲哀
该怎么理解“先谢国家后谢爹妈”
“敏感问题”说不得
让公民监督的阳光照进官员财产申报
向权力带来的既得利益开刀
ZHENGZHOU DAILY
新闻时评
2010 中国如何开启新十年
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不“雾里看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该怎么理解“先谢国家后谢爹妈”

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完感谢父母就完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在政协会议上批评冬奥会冠军周洋。(《新京报》3月8日)于再清的话,引起了舆论的强烈质疑。

周洋的赛后感言很实在,发自肺腑,感谢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没有什么错。不过,于再清委员的话听起来刺耳,其实细想想也没有什么错:感谢爹妈没有问题,但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不能说完感谢父母就“完了”。道理很简单,我国体育是举国体制,一个奥运冠军的出炉,背后是国家长期的巨大投入。而正是由于在精英体育上耗费了过多的财力物力,才无形中导致了大众体育投入的匮乏。您倒是说说看,运动员出成绩了,难道不该对国家说声感谢吗?

说起举国体制,长期以来,国内外都不乏有质疑之声。实话实说,在笔者看来,“举国体制”就制度来说未必“新颖”,也具有一定的弊端,但切入国情,目前举国体制在我国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竞技体育基础略显薄弱的今天,废除举国体制为时尚早。强行为之,一味模仿西方,必成东施效颦,中国男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还在于,有很多竞技体育项目很难走向市场化,离了举国体制没法推广发展。像射击,过了奥运会等大型赛事,无论你怎么推广都注定是一个冷门项目。而足球就不一样了,中国男足踢得再臭,却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其实,体育举国体制并不是孤立的,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体系相联系,单一对体育举国体制进行“剥离”,本身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命题。

现在的问题是,体育举国体制不能只是一种狭隘的体育培训机制,应该更健全和完善。或者可以这样说,举国体制不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国家对于运动员的培养不能仅收获“形象和名声”。故而,应尽快在体育举国体制下建立一种回报机制——以制度化的存在,让国家投资培养出的体育精英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

举个例子说,运动员夺冠后,地区、省、国家会层层给予奖金,再加上林林总总的商业赞助,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无论从情从理,奥运冠军似乎都应该让出一部分利益进行回报——譬如可以尝试以建立某种体育基金的形式,以奥运冠军们的回报弥补大众基础体育投入的不足,或者,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赞助”。但时至今天,却没有听说哪一个奥运冠军捐钱出来反哺国家。

因为只有投入,没有实质性的“收获”,体育举国体制成为一种“金牌工程”和“造神运动”——奥运会之后,谁是最大的赢家?国家?社会?是那些一朝夺冠天下知,赚满了口袋和名气的奥运冠军们。他们很辛苦很努力,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但这一切,离开了国家的培养,从何谈起?所以,冠军们应该学会感恩和回报。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