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林业志》出版发行
基层公安队伍一把手应具备的素质
“小事”莫小视,细节应重视
读书陪伴我成长
对“官德”制度化的思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对“官德”制度化的思考

王福松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官德是官员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与良心。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国运旺,百姓幸福;官德衰,政权乱,国消亡,百姓遭殃。

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就不乏官德高尚、万民敬仰的清官、好官,像古代的西门豹、狄仁杰、包拯、海瑞、林则徐,新中国成立后的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他们堪称官员的楷模,他们始终恪守为官之责,把人民群众作为衣食父母,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的“官德”为大批官员树立了榜样,影响了为官者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净化官场环境、规范社会风尚,起到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虽然中央把以德执政放在了突出位置,但关于干部“德”方面专门的管理制度、规定还比较少,加之我国正处于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官德”失范已在官员群体中快速发酵和蔓延,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危机”,正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考验着各级党组织的执政威信。纵观这种“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三失”:

部分官员信仰迷失。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拜金主义、个人自由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的诱惑、侵袭,放弃和背叛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思想空虚,精神萎靡,随波逐流,价值取向功利化,人生选择市场化。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迷信,将风水、看相、星座甚至求神拜佛作为“业余爱好”,对所谓的“风水先生”、“算命大师”深信不疑,顶礼膜拜,最终灵魂丢失、信念动摇,坠入腐败的深渊;不讲党性讲谣言,有的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和不良短信,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甚至酒后发表违背党性原则、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不爱高雅爱低俗,对一些低级、庸俗的事物情有独钟,在各种宴席和饭桌上,不顾身份,不知廉耻,讲起黄段子、淫调子出口成章、津津有味、绘声绘色。

部分官员道德丧失。部分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低下,淡忘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摈弃了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道德沦失,天良丧失,患上了严重的“德弱症”。一些官员缺乏最起码的“官品”,官气、霸气、匪气十足,当官不为民做主,无视群众冷暖,漠视百姓疾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推三阻四、不理不睬,像“开胸验肺”、“镇党委书记劝群众跳楼”、“彭水诗案”、“校长追县长签字案”等事件就是让人酸辛的官德败坏佐证;一些官员生活淫靡奢侈,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包养“二奶”,甚至嫖娼狎妓,大搞婚外恋,甚至把情人的姿色和数量当作炫耀的资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些官员腐化堕落,整天沉迷于灯红酒绿,好“傍大款”,滥交“企业主”,借打麻将、玩扑克的名义,巧妙地以娱乐作掩盖,暗地里受贿索贿,大搞权钱交易。

官德考核机制缺失。当前,领导干部的德行操守主要靠自律、自省和自我约束,缺乏外部制约机制和硬性管理的规定。一些地方在干部考核中,更多的是坚持唯GDP论,而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仍然停留在口头化、空泛化、表面化的层面,没有系统、完善的考核标准,没有定量、定性的考核指标,没有细化、量化的考核措施,未能真正做到“以德选人”,致使一些德行很好、性情耿直,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在群众中威信很高,但不事张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会巴结领导的干部,在选拔任用中得不到重用,甚至受到冷落,被“边缘化”;相反,一些德行不好,但善于拉关系、搞公关,夸夸其谈、坐而论道、大搞政绩工程、善于虚报浮夸的干部,却被提拔重用、飞黄腾达。

加强官德建设,不仅是伦理要求,更是政治、法律要求。“官德”要自我修养,也要外部约束。只有制度规范的他律与操守信念的自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道德的“软约束”,获得制度“硬杠杠”的威力,从而避免“官德”建设陷入空谈。

建立监督机制是官德制度化的重要环节。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制约“官德”就要对为官者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领导干部实行监督,是发挥道德他律性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组织监督,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大力开展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和专项督察,不仅对官员“八小时”以内进行监督,更要对官员“八小时”以外进行监督,认真观察干部的言行举止,建立官德评议制度,从细节入手,查作风是否优良、查“官德”是否失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丰富监督形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设立“官德举报110”,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官员权力道德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激浊扬清和对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参与官德监督,形成一种规范、制约干部权力道德的强大力量。通过加强监督,激发官员的道德责任感,督促官员严于律己,谨慎从事,防微杜渐,不敢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建立考核机制是官德制度化的根本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指导原则,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除了政绩和能力之外,还应把操守品行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干部“德”的“四看”硬性标准,为加强官德考核确定了目标方向。当务之急是组织部门应根据四中全会关于干部“德”的目标要求,尽快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准确界定新时期干部“德”的内涵,探索形成一套可以细化、量化评议干部“德”的成熟标准,细化“德”的评价要点、考察途径和办法,对官员的考察延伸到社区和居住地、成长地,全面掌握和了解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通过对干部“德”的考核由虚变实、由宽变严,把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真正把道德腐化的人拒之门外,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执行政策坚决,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道德情操高、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建立奖惩机制是官德制度化的关键所在。道德践行是一种难以脱离主观性约束和客观限制的实践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倘若缺乏对道德践行者的实际利益激励,就容易使那些道德正派的领导干部心理失衡,走上越轨之路,而且也将使社会造成一种助长领导干部道德越轨的环境。相反,倘若从观念上,而且从实际利益上,给领导干部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应有的肯定,就会有助于领导干部自觉约束言行,践行道德规范。当前,必须抓紧建立对于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利益保障机制和惩处机制,把官德与官员任职、升迁、收入等最为关心的事情挂起钩来,对“官德”高尚的优秀干部加大弘扬和褒奖力度,树立典范,甚至破格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对官德缺失、干部群众评价差的,坚决处分,不能提拔重用;已经提拔的无“德”干部坚决调整下来;道德严重败坏,社会影响恶劣的,及时清除出干部队伍;同时加大对违规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者的责任,防止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的出现。通过奖惩机制的建立,从而让各级领导干部意识到个人道德的极端重要性,鼓励官员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自觉维护干部队伍的整体道德形象。 (作者为登封市委书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