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就是忍过来的
他是黄渤
大总统小趣事
严歌苓:生活是“挣”出来的
18.7万?是什么催涨结婚成本
20岁的女孩应该有的思想
子弹与弓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18.7万?是什么催涨结婚成本

如果刨去买车、购房的费用,上海人结一次婚要花多少钱?上海市婚庆协会开展的全国新婚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上海平均每对新人结婚花费约18.7万元。如果连婚房的装潢费用也扣除,结一次婚要花多少钱?上海婚博会组委会给出的答案是:约13万元。

18.7万和13万,分别是什么概念?前者比广州多5万,是哈尔滨的两倍;后者与港台齐头并进。这些还是2009年的数据,鉴于今年婚庆市场持续着火爆势头,“创纪录”想来绝非难事。

装潢是重头

结合上海市婚庆协会和婚博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18.7万元的“结婚成本”主要由新居装潢、家具、家电、珠宝、婚宴、蜜月等构成。

“新居装潢是重头。”上海市婚庆协会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调查,新人们在装潢上投入近6万元,占了结婚总成本的近三分之一。“差不多是这个数吧。”严炜先生向记者证实。严炜定于今年5月份结婚,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中。他透露,为了装潢他花了3.5万元。光看开销不算大,但他的婚房比较小,才40多平方米,所以按照每平方米单价算,并不比平均水平低。

那么装潢到底贵在什么地方呢?“60%用在卫生间和厨房了,关键是用的瓷砖比较好,每平方米100多元。”陈依10月份结婚,她表示,自己的新居装潢费为6万多元,瓷砖也是每平方米100多元。从比例上看,严炜和陈依的装潢费,确实占到了“结婚成本”的三成。

接下来是买家具和家电的费用。婚庆协会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解析:购买家具和家电约4万元、婚纱照4000元、婚戒上万元、婚宴至少3万元,再加上礼服、蜜月等,“就构成了18.7万元。”只要扣除装潢费用,这组数据和婚博会组委会的调查结果极为相近。

严炜透露,家具和家电他总共花了3.7万元;婚戒方面,严炜花费了1.5万元;婚宴摆得不算多,约3万元。

这样算下来,严炜的“结婚成本”虽略低于平均费用,但主要得益于婚房较小,装潢费较低,拉低了总成本。记者的这番分析得到了陈依的认同,她的“结婚成本”达到17万元。有趣的是,无论严炜或者陈依,都觉得自己已经精打细算了,有些地方甚至能用“抠门”来形容。

记者了解到,2009年上海共有14.7万对新人登记结婚。正是庞大的“婚庆需求”催热了婚庆市场,也把“结婚成本”推到令人咋舌的高度。

婚庆价格上涨

最新调查显示,今年,上海婚庆市场的消费能力将超过150亿元,而据估计,全年会产生15万对新人。算一算,恰好每对1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这主要针对婚庆市场,而且仅仅是“保守估计”。

“因为是2009年的调查,数据难免滞后,今年婚庆市场的涨幅就无法体现了。”市婚庆协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进一步表示,根据目前的行情,特别是“世博年”的助推,整个婚庆市场都在上涨,“光婚宴就涨了一成,好一点的酒店,2800元/桌是起步价。”换言之,新人们解决了装潢、家电、家具等费用之后,还要应对“涨声一片”的婚庆。

那些好不容易闯过前几关的新人,还得继续“咬牙”坚持,甚至为了筹钱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周倩琳去年10月办的酒席,其实结婚证早领了,“但房子、装修、家电……轮到婚宴,真的弹尽粮绝了。”无奈之下,她和丈夫只能暗示亲友、同事,靠“预收红包”才筹够了款项。无独有偶,记者在百度“婚庆吧”发现有个帖主称,自己竟然是先凑了办酒席的订金,随后靠现场收到的礼金支付酒水钱。

当然,新人结婚最重要的“资助者”还是背后的家长。据统计,五成以上的中国新人都要父母资助,从购房到婚宴无一不包。严炜和陈依的婚房,均来自家长。

男性结婚成本更高

有趣的是,调查显示,认为当前的婚姻成本“不构成压力”的占445名参与调查者的7%,记者特意数了数这29张票,发现多为女性所投。“主要是女的提要求,男的出钱,感受自然有差异。”严炜告诉记者,“比如婚戒,我女朋友不肯买裸钻,那就多花了几千元。”在他看来,把卫生间和厨房装修得如此“豪华”也没必要。他明确地对记者说:“如果女方不那么讲究,花销还可以再降些的。”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桂世勋分析,自1980年代以来,男性占人口的比例日益增高,“男多女少,男性的结婚成本也就越来越高了。”

但陈依从切身经验出发,并不认同这个结论。“男人的确提供了房子,但付出得多,对女方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一样不能少。”而在桂教授看来,“观念”固然是推高“婚姻成本”的诱因,但关键还在于人口和性别比例问题,“80后原属上一波生育高峰,现在要成家立业,就形成了婚姻高峰,当然增加了结婚成本。而男性少于女性,又抬高了他们的成本。这都是供需关系所形成的。” 

摘自《生活周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