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一代“无根”的年轻人
白领返乡潮折射高房价“挤出效应”
仅此一滴?
权力市场化是疫苗乱象的总祸根
省会商场缘何鲜见本土品牌服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这一代“无根”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强调“幸福感”的时代。当中国经济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国人开始追求“和谐”和“幸福”了。“‘心安何处’叩问温饱之后的中国人,嗡然震颤每个渴望幸福的灵魂。”最新一期《南风窗》“中国人,心安何处”专题的这个“策划人语”,让人万分感慨。

北京“地王”上周闹得正厉害时,在京工作的弟弟说他换房子的打算又成泡影了。2006年北京房价还没疯涨前,他在北五环外买了套一室一厅。他一直计划着能买一套两居室,这样有了小孩后才能捣腾开。可“地王”又来了,北五环外的房价都过万了,他换房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我安慰他,好歹你还有一套自己的小房,将来有了孩子住不开可以租住廉租房,国家不也正在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嘛!他说,我没有北京户口,很多“福利”想都别想。

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把户口落在了石家庄。没有“安全感”不仅仅和房子、工作、孩子有关,很多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虽然在北京工作,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北京接纳了;户口在石家庄,可除了户口,他和石家庄一点关系都没有;从离开家乡上大学那天起,故乡就更不属于他了。

老弟出生于1981年,但完全已经不再是刚出大学时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了。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磨炼,让他的焦虑感与日俱增。他也知道“北上广”不可能为所有外来青年解决户口,如果当年不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他很难找到工作机会。在他看来,大城市的“限制”没错,自己的选择也没错,可他就是不清楚自己为何没幸福感,为何沦落成一个“无根”的人?

在更宽阔的社会背景下观察,老弟一个人的生活境遇甚至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80后”的生存剪影。学者们说,“80后”的焦虑植根于历史转型后中国社会目前所处的矛盾纠结中。“国强民弱”造就了“80后”的悲叹;一切应该由或者曾经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福利,他们都只听过没见过;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压力纷至沓来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感慨自己是“无根”的一代。

理论上说,房子、户口这些都不应成为归宿感的硬性条件。古人说得好,“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一个真正文明和现代的国家里,我们心里所应感受到的“根”绝不应仅仅具化为农业文明中的故乡。有安全感的地方自然就是心安之所,自然也是根之所在。而安全感当然取决于各类国家保障到位与否。

“心安是福。”如今再看这句俗语,它已不再单单是一种个体心理调节艺术,更应是国家通过努力带给公民个体的一种“福利”。想方设法、克服万难让国人“心安”,让那些在社会骤然转型中被迫脱轨的心灵重新归位,让年轻一代不再有“无根”的惆怅,这不仅仅是这代年轻人之福,更是中国之福。 陈 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