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2
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清明活在诗人心中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无疑是一个重要角色,因此清明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描写清明的篇章也如清明的雨水纷纷扬扬数不胜数,悲情与春思化作浓浓的人文关怀,融化在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当中。

唐人杜牧的《清明》,被公认为清明诗的极品了。诗中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曲笔道出人们祭拜扫墓、追思先人的沉重心境,读来令人愁肠寸断扼腕唏嘘,这正是清明节的“主旋律”;而清明又称“踏青节”,正是春风化雨、出游踏青的好日子,所以诗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轻松多了,很有一种“阳春白日风花香”的悠闲意境。这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之所以千古传诵,正因为它将哀痛与欢乐熔于一炉,回味无穷罢!

再看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那首入选《千家诗》的七律《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中有雷鸣电闪、桃李争艳的自然现象,也有生离死别、贤愚难辨的人间悲情,引人扼腕思索。与大地复苏欣欣向荣的春色相比,那些“野田荒冢”就不再重要了。而“雷惊”、“雨足”促成的“龙蛇蛰”和“草木柔”,更令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心情舒畅,愁郁全消,很有点“风梳万缕亭前柳”、“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意味了!

南朝诗人谢灵运《入东道路诗》是我所见较早的咏清明节诗。其曰:“整驾辞金门,命旅惟诘朝。怀居顾归云,指途溯行飙。属值清明节,荣华感和韶。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气氛比较舒缓,运笔也很从容,可见当时清明节是以踏青游春为主。再看杜甫怎么写清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56岁的杜甫出三峡东去投奔好友衡州刺史韦之晋,翌年清明前夕到长沙,作《清明二首》。诗中除写漂泊异乡和渐入晚年的况味外,更有“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的描述,江南阳春时节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尽入诗人眼底,洋溢着诗情画意,可见诗圣清明节的心境也不无明朗乐观的。

“南国春半踏春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笔下的清明节,和风、马鸣、如豆的青梅、如眉的柳叶……华南的清明风光被这位大文豪演绎得何等潇洒俏丽!另一位宋人吴维信的七绝《清明诗》,也突出了游春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形象生动、笔触细腻,“半出城”三字即凸显了清明踏青的盛行,读之栩栩如在眼前;而“万株杨柳属流莺”句,更写绝了柳亸莺娇的婀娜春色。

提起清明节的悲情,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最为突出:“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古人郊野扫墓、悼念亡人的场面历历在目令人凄然。另一位宋人王禹俏的《清明》诗写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从字面上看,诗人的处境似乎很窘迫,非但“无花无酒”、“似野僧”,甚至要向邻居借火点灯来读书,但此诗恰恰也从反面证明:清明节原本应该是有花有酒、兴趣盎然的春天的节日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在一阕《浪淘沙》词中写道“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这郑板桥不愧为书画大家,一个“湿”字,写活了清明时节的气象特点和心境,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