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的顾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九成“房奴”很焦虑

如何快乐做“蜗牛”

幸福是什么?这个千人千言的问题,在房价高涨的今天,有了一个指标:房子。在一项“幸福与房子关联”的网络调查中,共有36万名网友参与,有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其中69.9%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一定至少该有一套房。

国际通行标准认为,如果月供超过个人月收入的1/3,将出现较大还贷风险,并影响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我国高达98.09%的房奴,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

房奴多为“80后”,心理承受力普遍较差

沦为房奴的人群当中,22-35岁之间的中低收入人群占到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魏敏指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攀比心理等性格,决定了一部分人通过买房来满足其“虚荣”心理,如果他们买了能力范围以外的房子,原本的家庭经济就突然紧张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消费,就要面对随之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理科主治医生蒋成刚介绍说,房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现在的房奴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部分是“80后”,而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买房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受太多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他建议,“与其焦虑,不如想想如何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增加收入。这样一方面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焦点,减轻心理负担,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上的窘迫。”

心理专家于东辉表示,将房子与幸福捆绑在一起,实际是将个人奋斗全部寄托在单一的目标上,就像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打翻,鸡蛋一个不剩,失望的程度便可想而知。“幸福的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才能做到心态平衡”。

别把社会焦虑转嫁自己,学会化压力为动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淑清指出,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一方面是出于“大房子=成功”的虚荣心,一方面是看到别人买了大房子要去攀比。虽然居住面积大了,却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压力,抵消了住大房子应有的幸福感。因此,要学会把房贷控制在自己收入的合理比例内,这样房子虽小,但心理上会舒适很多。

对此,刘淑清指出,这种焦虑有一部分来自个人,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高昂的房价与低收入之间的反差是大众面临的困境,长期的房贷是社会施加给每个个体的压力,并非个人能力的缺陷。因此“房奴”们要认识到,靠自己的能力偿还房贷、安居乐业是值得骄傲的,应积极去看待,肯定自己,千万不要把社会的整体焦虑都扛在自己肩上。

多换位思考,常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

李女士表示,她的房子贷了49万元,25年共需另付30万元的利息,想想就觉得难受。专家指出,很多人都“每天去算总账”,给自己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其实房贷是分摊到未来每一个月的,而不是当下就需要承受这几十万,所以不要把经济压力天天挂在心头,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刘淑清建议“房奴”不妨换位思考:虽然要付房贷、付利息,但不用再付房租,从为别人供房变成了为自己,房子作为不动产以后还会升值,何必要焦虑?心理学认为想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所以要时常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以后有钱了提前还贷!并以此去从正面激励自己,把买房当成一项对生活长期有效率的投资,才会更轻松。

买房莫跟风不应透支生活,不妨试试“穷开心”

知名房地产专家贾卧龙博士认为,如果为了房子透支后半辈子的幸福,就不是件划算的事情了,买房是一种消费行为,而不该是透支生活的恶性行为。因此买房前应该全面估量个人现有资产和支付能力,选择适宜房价水平的房子,选择适合的还贷方式,合理的家庭支付比例是每月房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25%,否则就要影响到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

农业银行理财师刘欣表示,购房者不要盲目跟风买涨,被攀比消费、“羊群心理”左右。“不要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四处举债、被动买房。作为购房者,月供最好不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

心理专家于东辉则表示,经济上比较拮据的状态确实会影响精神生活的质量,“房奴”们如何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苦中作乐,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他建议,不妨试试“穷开心”的消闲方式来舒缓压力:比如周末爬山运动,选择性地给自己和家人一些小奖励,诸如此类少花钱的娱乐项目,都是不错的选择。诚如《蜗居》中的一句台词所言——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看笑话是另外一种。及时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是房奴远离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

摘自《今日文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