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婚姻
党校同学
苑陵商业老街的传承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
新书架
被演变的路名
疑似“甲流”
书法
淡烟绿风细吹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杏花春雨三月天

王琳宝

日月金银梭,杨柳三月天;南燕归旧巢,冬去春又还。在迎春花的馨香和柳绿鹅黄里,我的思绪再次潜行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妙境中。不过,这杏花春雨胜却非江南,而是北方,因为故乡的杏花春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以杏花春雨为元素,吟咏清明之诗,当推杜牧和陆游。“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饱含唐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谙宋韵。两位诗人,时空隔代,地北天南,拈来杏花,各怀异香。放翁空怀忧国之志,花甲闲居临安,虽衣食无忧,然胸中块垒难消。其诗看似清新脱俗,而句句借杏花喻惆怅。而羁旅在途的杜牧,却是乡愁日炽。试想清明时节,那“做冷欺花,将烟迷柳”的春雨,令人情思凄迷。何处可歇脚避雨呢?恰此时牧童指路,诗人但见万朵红杏枝头闹,一酒旗面风中摇,欣悦之情顿由心生。我思忖诗中“杏花村”并非地名,恐是酒肆,是盛开的杏花让诗人信口而吟!然而诗酒自古相得益彰,酒借古人势,更扬文化旗!杜诗既出,山西杏花村沾光大而久矣。真所谓杏花村中出佳酿,美酒醇香飘四海!以至于许多地方争先恐后引经据典证明其乃杏花村真所。因为艳丽的杏花与美酒佳酿相俦,实乃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杏花开于清明前后,杨万里状之为“红红白白一枝春,晴光耀眼看难真”。然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之人,行色匆匆,多少有些凄惶。可因了杏花,那淅沥的春雨却愈发可人了。杏花自古惹人喜爱,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杏花待客为礼节之尊,周瘐信《杏花》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盛唐赏杏甚过历代,喜以杏花做头饰,杜牧“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勾勒唐时街头风景。邵雍“更把杏花头上插,逢人知是看花来”,极言宋代插花风盛。

杏花用于观赏,分园林、庭院两类。庭院植杏,宜于屋角、墙边。吴融的“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独出心裁;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超然其上。院中杏花不自赏,墙头秀色可赠人,那画面何等令人陶醉。后人却用“红杏出墙”喻女子移情别恋,的确出乎先人立意。不过我游长春伪皇宫时,溥仪寝宫天井院里有株杏树,树冠高过两层楼去,其爱妃出轨之举还真成了“红杏出墙”的历史注脚!

杏花美丽的倩影无处不在,即使在古代典籍中也氤氲着书香。《庄子·渔父》记载:“孔子游于缁维之林,休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缘此,后人便将“杏坛”雅称讲台。1986年教师节,邮电部发行一枚纪念邮票,图案设计即为一讲台,其上一枝杏花盛开,就是借此典故以表对人民教师的崇高敬意。

出于对杏花的偏爱,我不仅搜罗过前人吟杏之作,还特地查阅了植物学条目,既怡情悦性又长了见识,可谓一石二鸟。杏与梅形似而花叶、滋味迥异,其叶似梅而略大,花似梅而稍艳。杏果如梅,其香于梅而酸不及也。杏仁既可作为凉菜佐餐,亦可配伍入药组成良方,清热解毒,祛病除患,济世利人,裨益多多。

故乡多山杏,万山杏花白如云,浮戏杏花灿若霞,杏实春同青麦偕翠,夏共金麦俱黄,风姿绰约撩人。那杏花色香形俱佳,杏果精气神十足,令我浮想联翩,时常琢磨“杏幸”谐意味和“三生有杏”之寓意,以至爱杏如痴。年年春赏花,夏品果,秋冬必备杏干果脯,以饱口福,聊慰乡思。每逢回乡踏春,我都要携几枝杏花进城,让杏花偕春色一起登堂入室,白日花影寄诗思,夜阑馨香入笑梦。仿佛唯其如此,方能从欧阳修“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的吟哦里,禅悟出时序轮回的真谛:杏花映红故乡日,春天宾至如归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