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鹅坡武院备战艺术节开幕式
“下课”危机缘何早早来到
中超:建业国安今晚航体火并
中国业余高尔夫球
巡回赛郑州站收杆
欧冠:拜仁小胜里昂
萨翁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萨翁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新华社马德里4月22日专电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遗体告别仪式22日在西班牙举行。

在奥林匹克颂的伴奏下,萨马兰奇的灵柩覆盖着奥林匹克会旗,被缓缓推入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包括萨马兰奇家人以及一些政要。

邓亚萍追忆萨翁

天堂里多了一位体育巨人

在举国哀悼玉树地震中遇难者的哀伤氛围中,又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一位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特殊情感的奥林匹克老人——萨马兰奇仙逝。

追忆逝者,追忆这位世界体坛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巨人与中国体育的32年情缘,是对这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最好的悼念和缅怀。

说萨马兰奇“偏爱”中国,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萨翁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8年,当时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而萨马兰奇的奔走游说对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萨翁频繁出访中国,访华频率之高很让他人“嫉妒”。中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几乎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他支持和见证的身影。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得到萨马兰奇的高度评价:“亚运会各方面都进行得非常成功,一个成功组织了这一切的国家是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的。”正是他的这番话,鼓励中国加快了追逐奥运梦想的脚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虽然以两票之差失利,却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对萨马兰奇的感情有过起伏。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人对萨翁的崇拜和好感曾达到顶峰。但在1993年9月23日的那个夜晚,经由他之口宣布2000年奥运会花落悉尼而非北京,曾经让无数中国人失落。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并非萨翁“忽悠”了中国人,而是我们误读了他。如今,更加深刻地融入国际社会、对国际体育规则更加了解的我们已经明白:你不能要求一个西方背景的体育政治家,在当时那样的国际大环境下,鼎力支持北京,这与他的背景反目。从情感上讲,萨马兰奇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从体育政治的角度讲,萨马兰奇早就敏锐地洞悉,当时还“贫穷落后”的中国早晚将是世界奥林匹克版图上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他所说:奥运会如果缺少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就不具备世界性。

转眼8年过去,北京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萨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给予中国巨大帮助,并公开表示:我卸任前有几个愿望,其中之一就是看到奥运会落户北京。老人的深情表白深深打动了善良的中国人的心。

当北京奥运会大获成功,当中国军团获得50余枚金牌的骄人成绩时,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蓦然回首,一定会感慨:萨马兰奇这个伟大的体育政治家30年前就开始极力为中国摇旗呐喊,是多么英明、多么具有前瞻性啊!

记者在参加北京第一次奥运申办工作时经常有机会见到这位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慈祥老人。记得因说法语的缘故,经常有同事托我去萨老那里索要签名,而每次他都一一满足,从来不摆架子。

老人还特喜欢送别人小礼物,包括当时奥申委同事在内的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礼物。记得有一次他在接见北京奥申委工作人员时,亲手送给每个人一块印有五环标识的斯沃奇电子表。

斯人已去,那块平凡的电子表和他所赠邮册也已成为珍贵的纪念物。

最后,用萨马兰奇对中国人民说的一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我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你们伟大国家的朋友!”也以此作为中国体育人对这位奥林匹克巨人的深情缅怀。 新华社记者 江 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